时间:2017/10/31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魅力星海湖。

海原西华山。

中华回乡文化园的花儿歌会。

奥莱小镇的玫瑰花海。

  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到宁夏视察时指示,“发展全域旅游,路子是对的,要坚持走下去”,将全域旅游上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给旅游界极大鼓舞,宁夏在全域旅游发展中成为一个具有特殊意义的标志地。习近平总书记的宁夏谈话,必将开启全域旅游时代旅游发展的新黄金时代。

  在宁夏,“有种旅游叫全域、有个景区叫宁夏”“到宁夏,给心灵放个假”这些口号已深入人心。全域旅游,已经从宁夏人心里长出来,深深扎根到这一神奇美丽的土地上。

  9月10日,国家旅游局正式宣布,将宁夏全区作为继海南之后的第二个全域旅游示范区,宁夏在全域旅游方面做了哪些探索?

  一体化的顶层战略设计

  在国家旅游局提出实施全域旅游战略、部署开展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之后,宁夏党委、政府明确提出要按照“全景、全业、全时、全民”要求,全力创建全域旅游示范省(区),把全区作为一个旅游目的地打造。将全域旅游战略与美丽宁夏、对外开放合作、扶贫攻坚等一体统筹谋划,进行一体化顶层战略设计。把“全域旅游”作为实现宁夏跨越发展的重要战略途径,努力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增强旅游产业的驱动力、创新力和竞争力,把旅游业发展成开放宁夏的先导产业、富裕宁夏的支柱产业、和谐宁夏的富民产业、美丽宁夏的绿色产业。充分发挥旅游业的桥梁纽带作用,将全域旅游作为统筹全区一盘棋发展战略,把旅游业作为富民强区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大力培育,努力把宁夏打造成面向全国乃至阿拉伯国家和穆斯林地区、独具特色的文化旅游目的地。

  正是因为一体化战略设计,才会得到习总书记高度认可,才会得到全区上下和全社会的高度认同和热情参与,也才能有效整合各方面力量。自治区党委、政府已印发了《宁夏全域旅游发展三年行动方案》,通过“全域化空间布局、全体验产品体系、全链条产业集聚、全域交通网络畅达、全覆盖公共服务体系及全媒体营销网络”,宁夏力争3年内完成首批全域旅游示范市县创建工作,到年全面完成全域旅游示范(省)区创建工作,在全国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全域旅游战略是从宁夏实际出发选择的,宁夏地域小而美、特色浓而鲜、区位好而优,堪称“中国旅游的微缩盆景”,发展全域旅游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宁夏的区情特点与海南有许多相似之处,要以旅游为龙头,引进外来消费和动力,带动全面发展,将本地人的幸福家园和游客的休闲度假乐园统筹起来,走一条绿色崛起之路。

  一盘棋的全域旅游布局

  宁夏全域旅游的第二个重要探索,是全区整体打造全域旅游示范区(省)。除了大力推进中卫市、永宁县、西夏区、平罗县、青铜峡市、泾源县等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和发展外,其他市县区逐步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市县,形成全域布局、多级联动、一体化推进、系统化改革、全要素配套、智能化支持的宁夏全域旅游发展格局。

  将宁夏作为一个大景区,作为一个目的地,构建宁夏“一核、两带、三廊、七板块、百点支撑”的全域旅游空间布局和全域旅游形态。一核集成服务:将银川建设成为宁夏全域旅游核心区;两带均衡发展:黄河金岸旅游带和古城历史文化旅游带;三廊整合提升:贺兰山东麓葡萄文化旅游廊道、清水河流域丝路文化旅游廊道、古军事文化旅游廊道;七板块打造精品:大沙湖休闲度假旅游板块、西夏文化旅游板块、塞上回乡文化体验旅游板块、边塞文化旅游板块、大沙坡头休闲度假旅游板块、韦州历史文化旅游板块和大六盘红色生态度假板块。做强十大精品景区、打造十强旅行社、做优十家星级饭店、发展十条旅游特色街区、评选十大旅游购物商店、扶持十大特色农家乐、建设十家自驾车营地、培育十个特色旅游村镇、创建十家旅游度假区、完善十大旅游集散中心,形成百点支撑的全域旅游发展形态。

  为了统筹全区全域旅游发展,宁夏推进实施综合交通网络覆盖工程,构建起“三环四纵六横”高速公路网和“”普通干线公路网,形成了大进大出、内通外联的全域旅游公路交通格局。规划建设四大风景道,构建自驾车旅游服务体系,整合包装10条精品旅游线路,一网整合宁夏全域旅游发展。打造贺兰山东麓旅游风景道、黄河金岸旅游风景道、清水河流域旅游风景道、东部环线旅游风景道等。以旅游环线助推全域旅游,实现以点串线、以线连环、以环成势,形成集旅游、生态、产业布局和美丽村镇建设于一体的复合型旅游长廊。以中心城市客运站为依托,建设游客集散中心,构建旅游交通环线、开辟旅游公交线路、旅游专线、城际旅游线路,构建全域自驾游服务体系,完善沿线观景摄影点、游人服务站、旅游厕所、汽车旅馆等,为自驾车游客提供完善的旅游咨询、购物、医疗、餐饮、停车维护等服务,打造跨区域自驾游产品体系,实施“高速公路服务区旅游服务品质化提升计划”,构建网络化“一站式旅游集散中心”体系。

  一揽子的全面分工落实

  宁夏全域旅游发展的第三大探索,就是探索了一套从顶层到基层、相关力量全面联动的、全覆盖的3年行动分工。形成了明确的路线图、时间表和落地分工,实现“全面抓、全面管、全面建”。

  为全面推进宁夏全域旅游发展,《宁夏全域旅游发展三年行动方案》中规划提出了实施十大工程:一是核心产品培育提升工程;二是综合交通网络覆盖工程;三是旅游城镇优化提升工程;四是全域自驾车旅游体系提升工程;五是要素完善服务提升工程;六是新业态“旅游+”融合工程;七是乡村旅游精准扶贫工程;八是全域旅游整合营销工程;九是改革开放创新发展工程;十是旅游人才开发扶持工程。

  为真正推动落实,《宁夏全域旅游发展三年行动方案》中将这十大工程再具体细分为项具体任务,并将这些具体任务分解落实到每个实施主体(部门、地方政府、旅游企业),并分为牵头单位和配合单位,做到件件落实。而且,将项任务的具体推进,分解到、、年,明确年度工作目标,形成明确的时间表。

  同时,通过推进高速公路与景区连通工程、停车场、公厕等旅游基础公共设施建设;规划实施自驾车营地、热气球、皮划艇等体育旅游融合项目;推进“互联网+旅游”、错峰休假等一系列措施,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全面推进宁夏“全域旅游”建设和中阿旅游中转港、国际旅游目的地建设。

  一路“绿灯”推进改革创新

  为推进全域旅游,宁夏推进了一系列相关改革,自治区党委、政府提出,要按照“全景、全时、全民、全业”模式,全力创建全域旅游示范(省)区。宁夏各级党政领导在精简机构、提高效率的同时,对旅游管理部门的改革一路“绿灯”。

  宁夏旅游发展委员会成立仅仅1周后,固原市旅游局更名为固原市旅游发展委员会,石嘴山市以及银川滨河新区、盐池县、永宁县、泾源县等市、县(区)先后把原来的文化体育旅游局变更为旅游局,职能更加明确。

  除了旅游部门管理体制改革外,还大力推进了旅游企业经营体制创新,自治区成立了宁夏旅游集团,固原成立了旅游集团,而且将固原市几个最优质的旅游景区资源全部整合进入平台公司。通过政企分开、股份制改造和特许经营等途径,提高国有旅游企业市场化运营程度。改革旅游景区管理模式,打破旅游景区地域分割、条块分割和部门分割的现状,盘活景区经营管理体制机制。发挥宁夏旅游集团等国有旅游企业的龙头作用,以改革景区所有权、管理权和经营权分离为突破口,大力推进企业改制,探索景区旅游资源一体化管理。

  一条龙全面优化旅游服务

  宁夏全域旅游的另一个重要探索,就是一条龙全面优化旅游服务。为此,自治区提出把宁夏当做“一座城、一个景区”来经营服务的理念,通过创建十条旅游特色街区、做强十大景区、发展十大旅游购物商店、打造十强旅行社、做优十家旅游饭店、扶持十大特色农家乐、推广十大金牌旅游小吃、评树百名旅游服务之星、培育千名乡村旅游带头人、培训万名旅游从业人员等一系列举措,全面带动全域旅游的发展。

  宁夏提出“全域旅游、全民受惠”,充分调动全社会   宁夏各地已成立多个文明旅游监督、引导、服务、救助义务工作队。如今在宁夏,这些文明旅游志愿者随处可见,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支持宁夏全域旅游发展,树立宁夏旅游新形象,正在一步一个脚印地凝聚起社会共识、凝结成全民行动、汇聚成全新动能。

  同时,制定并落实《全区旅游厕所三年行动计划》,将旅游厕所纳入城乡建设规划统一布局,使旅游集散地、旅游景区、商业街区、旅游交通沿线、乡村旅游点的旅游厕所数量充分满足旅游者需求。编制全区旅游厕所智能APP电子地图,为游客提供便利服务。加快构建宁夏旅游公共信息数据库和智慧旅游数据支撑体系。以自治区电子政务云平台为基础,实现与国土、环保、气象、交通、消防、公安、民航和三大移动通信运营商等厅局和部门间的数据共享,大力推进智慧旅游工程。推进旅游产品和服务质量标准化建设,创建一批旅游标准化示范单位和旅游服务知名品牌,全面提升宁夏旅游服务质量。

  一片“火红”的“旅游+”产业融合

  为推进全域旅游,宁夏大力推进“旅游+”融合工程,加快培育各种旅游新业态。充分挖掘和弘扬宁夏特色文化,加快推进黄河文化、西夏文化、回族文化、红色文化等一批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建设,实现旅游与文化的融合。大力培育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有历史记忆、地域特色、民族特点的旅游小镇,建设乡村旅游扶贫试点村和旅游富民工程示范村,打造全区旅游富民样板,实现旅农融合。加快推进全区煤炭、电力、石化、食品、轻工等传统产业和优势特色产业与旅游业的有机融合,支持工业园区、工矿企业、历史工业遗存等进行旅游化改造,增设旅游服务设施,增加供游客观光、体验和参与的功能。加快发展旅游装备制造和旅游商品加工业,从旅游商品创新设计、生产、宣传和推广、销售,直到商业网点布局、商场建设进行全面融合。积极推进会展旅游发展,打造集会议展览、商贸洽谈、信息交流、旅游餐饮、娱乐体验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国际会展中心,实现旅游与商贸的融合。积极探索发展旅游地产,实现旅游与地产的融合。引导建设具有本地特色的户外运动休闲基地,培育发展各种适宜的水上、山地、沙漠旅游健身休闲项目。扶持一批户外体育运动协会,开发攀岩、皮划艇、定向越野、旱地冰球等具有休闲户外运动特色的文体旅游项目。充分利用水利工程所形成的景观和水文化,建设水利风景区,尽快完善沿岸旅游设施,形成黄河水上黄金旅游线路。大力发展森林生态旅游,开发原始森林探险游、避暑森林生态游、森林体育游、森林养生游、“森林人家”体验游等产品。积极开发以回族养生理论为核心的回医、回药康体养生旅游产品,依托银川滨河国际医疗城等打造集康体养生、医疗保健等为一体的旅游综合体,实现旅游与医疗的融合。依托西夏文化、回乡风情、贺兰山岩画等资源,面向细分市场,开发研学旅游产品。

  位于世界种植葡萄“黄金地带”的宁夏贺兰山东麓,因种植优质葡萄、酿造高品质的葡萄酒,引起世界葡萄酒行业的   全域旅游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是旅游业发展的新长征路。正如习总书记视察宁夏时指出的那样,我们每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据《中国旅游报》,作者系中国旅游智库秘书长、南开大学教授、现代旅游业发展协同创新中心主任,本文略有删改)(石培华/文季正/图)

赞赏

长按







































郑华国
复方乌龙散


------分隔线----------------------------
热点内容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