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时对宁夏葡萄酒产业发展做出充分肯定并寄予厚望。总书记指出,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葡萄酒产业大有前景。宁夏牢记总书记的殷切厚望,放大产区优势、提升品牌价值,将葡萄酒产业与文旅产业深度融合,乘着“综试区”的东风,积极打造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业的“紫色名片”。 在贺兰山东麓废弃的矿坑里,生长出来一家知名品牌酒庄和国家4A级旅游景区,它就是志辉源石酒庄。矿坑里筛选出来的石块成了酒庄的外墙材料,回收的矿道铁架子成了葡萄长廊的支架。它像一台时光机,见证了贺兰山东麓生态环境的历史变迁。 宁夏志辉源石酒庄总经理袁园: 这里原来是一个废弃矿坑,以前的生态环境非常恶劣,经过了我们大概六年的时间治理,现在已经将这样子的一个废弃矿坑,变成了现在我们能够看到这种绿树成荫、生态环境非常优美的一个贺兰山下的运动休闲公园。 游客王先生: 景色出乎我的意料,有一种世外桃源的感觉。 游客陈女士: 感觉特别好玩,又有水,又能扎帐篷,真的很有意思。 贺兰山东麓,百里长廊,风景如画,一片片酿酒葡萄种植基地绿意盎然。在宁夏志辉源石酒庄的种植基地,工人们正在给酿酒葡萄抹芽、定枝。短短两年时间,这里已经有了不少的变化。多亩的矿区生态持续修复中,新种植的酿酒葡萄展藤挂绿,吨的发酵车间规划建设中。如今这个建造在采砂坑上的酒庄,正接续走在生态环保、绿色发展的道路上。 宁夏志辉源石酒庄总经理袁园: 顺着总书记给我们指明的方向,继续坚定地把这个产业做下去,将葡萄产业和文旅产业深度融合,让我们的葡萄酒产业变成更加可持续绿色发展的一个产业。 与贺兰山东麓一脉相承的青铜峡葡萄酒产区,这些天则是各种大型车辆往来穿梭、火热施工的建设景象。产区内鸽子山示范区的酿酒葡萄基地、防护林、道路、葡萄酒文化旅游小镇等建设项目全线开工作业。作为盛家墩片区的配套工程,总投资近万元的榆树沟供水泵站工程已初见雏形,建成后将为鸽子山二期葡萄和生态防护林提供供水保障。 宁夏禹泽兴建设集团项目经理李自贵: 咱们目前蓄水池储量大概是20万立方米,辐射的灌溉面积大概有个2.05万亩。 今年以来,青铜峡市持续发力推进示范区的建设步伐,除先期投资2亿元,建设旅游综合服务中心、完善水电路气暖等基础设施外,以“一镇五区百庄”建设为抓手,开发新建高标准酿酒葡萄基地。 青铜峡市葡萄酒产业发展服务中心主任朱锐: 计划用3至5年的时间建成以后,它将是集葡萄酒文化旅游于一体的文化旅游小镇。 随着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业的“量质齐飞”,产区影响力和品牌优势日益凸显,引来众多实质性合作。上海璞康集团经过前期多方考察,这两天与宁夏产区达成了深度合作意向,通过数字化营销模式,解决酒庄销售痛点,补齐产区销售短板,助力产区葡萄酒走进千家万户。 上海璞康集团总经理殷爱华: 就用公域投流、私域传播的方式,通过我们的这样一个专业,把我们当地好的酒传播到整个中国。 经过30多年的发展,宁夏葡萄酒产业已成为世界葡萄酒版图中耀眼的紫色名片,酿酒葡萄种植的先天优势和良好的产业基础,让国字号金字招牌:国家葡萄及葡萄酒产业开放发展综合试验区落户宁夏。位于贺兰山东麓产区核心区域的银川产区,作为宁夏葡萄酒产业发展的启航地和主战场,如何用好“综试区”这块国字号招牌,近一年来,银川产区在完善政策体系,促进品牌发展,加快产业融合等方面进行了诸多有益的探索和实践。 银川市葡萄酒产业发展服务中心主任王芳: 推进我们张骞葡萄郡、图兰朵葡萄酒小镇、贺兰山洪积扇以及“金滩银谷”这些项目能在银川加快实施,落地见效。 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业园区管委会主任黄思明: 把国家综试区建设成为政策创设、技术创新、要素集聚的重要平台,做好“葡萄酒+”的文章,推动葡萄酒与文化旅游、生态康养、教育、金融、健康等新业态、新模式深度融合,提升葡萄酒产业全产业链附加值和综合效益。 年,宁夏葡萄酒产业综合产值达亿元,年产葡萄酒1.3亿瓶。贺兰山下的这片沃土,不仅是绿意盎然的生态长廊,更孕育着宁夏葡萄酒产业振翅高飞的紫色梦想。 朔方平:牢记嘱托再出发感恩奋进立新功 两年前的今天,习近平总书记再次亲临宁夏视察,为我们擘画了继续建设经济繁荣、民族团结、环境优美、人民富裕美丽新宁夏的宏伟蓝图,对宁夏赋予重托、寄予厚望。两年来,在总书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指引下,全区上下牢记嘱托,统一思想、统一行动,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大力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以实际行动回报总书记和党中央的关心厚爱。 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实干精神,抢抓难得机遇,敢于攻坚克难,凝心聚力、感恩奋进,在努力建设先行区、继续建设美丽新宁夏的征程中再立新功、再创佳绩,不断朝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阔步前行。 来源:宁夏广电新闻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