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师范二水无声无息离开了我。看到他的遗像,我的思绪又回到了从前。 年7月,闻讯恩师出版新书了,我兴奋得在第一时间电告老朋友刘汉民和小朋友纳振东,并邀他们一块儿兴致勃勃地来到范老的家中。 范老与我相识多年,在我心中,他是一位为人正直、办事干脆、待人和蔼的老首长和恩师。这些年我曾亲眼所见,他每次遇到生活困难和精神打击时,从不言败,也从不低头,是一个泰山压顶不弯腰的硬汉子。记得第一次与范老相见时,他头戴单军帽,身穿旧军服,脚穿解放鞋,骑着一辆老式飞鸽牌自行车,依旧保持着过去老八路的优良作风。聊天中,他操着浓重的冀中方言对我说:“小刘,我听别人说你也是军人?”于是,我向他直说了当兵的经历,以及未来追求的梦想。他高兴地握住我的手说:“你在部队干的不错呀,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下去。不过,你想象得倒是挺好的,可要实现自己的奋斗目标,必须要抱着吃苦的思想准备,拿咱当兵人的话讲,就要做好长期作战的心理准备。也就是说,再苦再累不喊叫,再难再险不停步,要有一鼓作气拼到底的劲头,只有这样才能干出一番事业,才能让人竖起大拇指心服口服。”听他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当时,简直把我佩服得五体投地,当即立下誓言,一定不辜负他老人家的厚望,牢记我军本色,当一名退伍不褪色,为人民多做好事,为官兵多写作品,为国家多做贡献的有心人。从此,我心中有了看齐的标兵、学习的样板、攀登的高峰。接着,我采访的地域越来越广阔,采访的对象越来越出彩,采访的事件越来越震撼,相继发表和出版了一些反映部队生活的真实作品。 写作品是一项流汗流泪又流血,掉发掉皮又掉肉的艰巨工程;出作品更是检验情节构思和细节描写的能量程度。我知道范老遇到了常人难于想象的重重困难,但他却出人预料的完成了长达30余万字的处女作《列兵诗文》报告文学集。范老看到老熟人站在了他的面前,笑呵呵的说:“真没想到你们这么忙,还能到我家来看我这个不中用的老头子。”说着,就把新书《列兵诗文》一一送到我们的手中。此时的我双手捧着新书,用心地看了又看,不禁问:“范老师,你出版这本书花了多少钱呢?”他没有犹豫,直言道:“印刷了本,花了四万多块钱。”一听这话,我惊讶问道:“哎呀,怎么花这么多钱出这本书?”他倒觉得无所谓,两眼望着我笑道:“钱是人挣的,出书是我好多年的愿望,花费再多也值得。”我不想再问什么,只是一个劲儿翻阅书页,一个劲儿回忆他所走过的艰难历程,一个劲儿回味着他所讲述的肺腑之言。刘汉民与纳振东也有同感,不时对书中的某个情节描写大加赞赏。说来时间过得也很快,不知不觉到了吃午饭的时候,范老央求:“你们大老远来我家庆贺,就在我家吃顿便饭吧!”话音刚落,刘汉民婉言谢绝:“范老,我们就不吃了,你的身体又不太好,拿了你的签字书就很满足了!”小伙子纳振东也跟着插言:“爷爷,你就不要麻烦了,你的书我一定好好学习,过几天我再来看你。”我抬头望着范老慈祥的面容、病残的身体、艰难的举动,敬佩和同情的热流涌上了心头:“范主席,我是写过书和出过书的人,知道写书的痛苦,出书的艰难,我不仅要你的赠书,还要买30本书,回去赠给朋友们。”听了这话,他坚决不肯。在刘汉民和纳振东的一再劝说下,他终于接收了我的这份心意。 告别范老,返回家中,我几乎忘记了吃饭和睡觉,一口气把范老的《列兵诗文》作品看了个仔细,渐渐对他有了更深的了解。想起了他老人家床上床下,屋里屋外都堆满了,我总觉得如此下去不是个办法。于是我就建议纳振东组织吴忠市志愿者上门签名售书,协调银川市退伍老兵陈树全上门定量购买,尽量减轻他的经济负担和精神压力。范老高兴得合不上嘴,几次打“有你们的支持,我还要多写作品,多出精品,当一名社会有用的人。”每次见到他那不服老,不言败的雄心壮志,我发自内心敬佩他,效仿他。有时候,自己遇到了烦恼和种种压力,就与范老这面镜子对照检查,一次次解脱了心中的痛苦、推倒了压在头上的沉重大山。 说话要算数,办事要兑现,帮人要到位,这是范老的口头禅,更是范老做人处事的守则。曾有几次,我与他时间有约,却因种种缘故推迟、取消,未能守约,可他始终没有失约,按时到达约定位置。每当得知我的失言,失约之举,他总是在电话里客气对我说:“没事,我知道你很忙,下次再找时间吧!”听了他宽宏大量的话,我心里不是个滋味,总觉得对不住他老人家。时间久了,习惯成自然,渐渐的我在范老身上看到了很多闪光点。在处理件件事上,他善于思考、着眼大局、把握尺度、实事求是地摆问题、讲对策,让人听得清楚,看得直观。那天上午,他在参加市作家座谈会上察觉有的作家大道理讲得多;有的作家虚话、空话、套话讲得时间长;有的作家老王卖瓜,自卖自夸;有的作家讲条件、要待遇、重奖品,他坐不住了,猛然得站了起来,直言不讳地说:“我实在受不了,你们这种话也能带到会上,亏还是个大作家。我们都要摸着脑袋想一想,吃的共产党饭,住的国家房,无忧无虑地过日子。要是在过去战争年代,别说吃得饱、穿得暖、睡得着,就是能活着走出来就算不错了。”听他说得如此严厉,我怕大家吃不消,就轻轻拉了他一把,意在让他少说几句。谁知他回头三角眼一瞪大怒:“你动我干什么,没看我在发言吗,让人烦不烦!”我一看此招不灵,就只好任其下去。后来,不少作家与我聊起此事,这个说范老是地地道道“老顽固”,那个谈他是过去年代的“老黄历”,总以为他的思维和理念太保守、太正统、太苛刻,不适合现在人们的心理需求,也不适合青少年的主课教育。但我的看法则不同,因为范老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大家都是有目共睹的,岂能对他的一片好心好意产生怀疑呢?我对持不同意见的人,总是以亲眼所见,或是举例说明,有礼有节地进行解释,或多或少让人消除误解和偏见。与人相比,应将他人的长处弥补自己的短处,莫将自己的长处弥补他人的短处。在与范老相处三十多年的交往中,他做人大度,做事大气的风格,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忘本,小则人心变坏;大则国家变色。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胜利70周年,教育下一代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解放军驻青铜峡“老虎团”领导特邀范老到部队授课。那天中午,医院,前来迎接他的部队干部,看他行动不便,急忙伸手搀扶和背他下楼。谁知他坚决不肯,非要拄着双拐走下三楼高层,走上部队军车,走进礼堂讲台。只见他身穿黄军装,佩戴军功章,饱含深情地对官兵们说:“小战友们,我是在炮火连天的日子里出生,从小就目睹了日本鬼子杀光、烧光、抢光的残暴罪行。当时我心想,如果自己手里能有杆枪,非要多打死几个日本鬼子不可。正因如此,我胸装着满腔怒火,发誓长大了一定要当八路军,一定要拿枪打鬼子,一定要为老百姓报仇血恨。后来,我在地下党的影响下当上了儿童团团长,参加了解放军,走上了革命路……”说着说着,情不自禁地唱起了当年的儿歌、民歌、军歌,将会场气氛一次次推向了新高潮。管理科科长陆勇中校便翘起了大拇指说:“范老爷子厉害呀,看他身体这么虚弱,底气还是那么足,可以想象他年轻当兵的时候劲头有多么凶猛,英姿又有多么昂扬啊!”话音未落,六期士官朱武龙接过话茬:“就是的,那么大岁数,一坐就是一个下午,水也不喝一口,嗓门又是那么老高,比咱这些年轻人还精神,真是老年益壮啊!”听着官兵们赞不绝口,看着官兵们动情流泪,我的心也跟着沸腾起来。是啊,他讲话没打草稿,竟能把自己哪年参加儿童团,哪年跟随我军南下,哪年抗美援朝,以及把身边战友的所属省份、出生年月,时任职务等,记得一清二楚,的确让我万万没有想到,发自内心敬佩他的超人记忆力。演讲中台下官兵举手提问他冲锋打仗想什么?迂迴穿插拼什么?缺衣少粮靠什么?等话题,他都以不唱高调,不讲套话的方式,一一予以回答,顿时赢得了官兵们雷鸣般掌声。当夜幕降临,晚饭号吹响时,范老知道号声就是命令,便起身拄着双拐走下演讲台。在场陪同他的上校副旅长何健急忙挡住他的去路,恳切地央求:“老前辈,你给部队上了一下午课,连口水也没喝,我们于心不忍。可到了开晚饭的时间,总得留下吃顿饭吧!”范老连连摇着头说:“你们的心意我领了,部队生活我懂得,就不给你们添麻烦了。再说,我家午饭剩的不少,不吃都浪费了呀!”何副旅长说得再多也白搭,只好回过头来对我说:“老领导,真是没有办法,这事就得为难你把他送回家吧!”我回头望了一下范老,只见他拄着拐杖站在那里不发一言。心想,坏了,莫非他在气头上,要不他早就开口了。我马上回过神来,胸有成竹地说:“何副旅长,你放心好了,我一定会安安全全把范老送到家里。”说罢,我和两个干事小心翼翼地把范老老搀扶进了一辆军车上,慢慢驶出了军营。 一路上,范老兴奋得又说又笑又唱,好像自己一下子年轻了好几岁。当他上了楼层,步入里屋,躺在床上,与我们没说上几句话,眼皮睁不开了。我悄悄地对着他的保姆说:“范老累了大半天,身体疲劳,我们该回去了,让他好好休息吧!”谁料到,当我乘车返回半路时,手机突然响了起来,打开一听是范老的声音:“你们就这么走了,也不在我家吃饭。”我忙向他讲了一些客观理由,并承诺以后一定常来他家坐坐。 咱是穿过军装、扛过枪、打过仗的人,决不能忘记过去的苦难和牺牲的战友,要不间断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教育子女、教育青少年,让他们树立今后的奋斗目标和远大的革命理想。这是范老用他血和汗,情和爱的点点滴滴,始终如一地向人们传承着红色精神。那天下午,范老从电视和报纸里看到见义勇为青年李满、纳振东的英雄事迹报道后,不禁心里十分感慨,“谁说现在年轻人没觉悟、没追求、没素质,可从这两个八零后出生的小青年身上我倒觉得青年人还是有正义感,有牺牲精神。”闻讯纳振医院抢救,范老带着现金和慰问品,拄着拐杖,一步一颤地来到了重症监护室。当看到小纳已是昏迷不醒,医疗器械派上用场,他一边擦着眼泪,一边泣不成声地对小纳的父母说:“哎呀,孩子伤得不轻呀,是个了不起的男子汉,请转告医生一定要想办法把他的伤治好!” 过了几天,纳振东经过医务人员的精心治疗,终于度过了危险期,渐渐的苏醒了过来。得知真情,范老再次强忍疼痛,拄着拐杖来到了病房。当看到纳振东坐在了床上,两眼惊讶地望着他时,谁知他猛的甩掉了拐杖,便一下子扑倒在纳振东的面前。纳振东慌忙伸出双手,大声喊道:“爷爷,你小心点!”范老起身抓住纳振东的双手问:“小纳,伤到哪了?重不重?疼不疼?纳振东没有应答,只是面带笑容,一个劲儿摇着头。“好孙子,有种,将来一定会有出息。”范老不禁吐出了心中的感言。“哈子,你范爷爷也不容易,老伴去世后,孩子工作单位离他也远,一个人无依无靠地生活。你都知道了他一次次拄着拐杖专门来看你,出院后一定要好好报答他老人家。”纳振东的父亲被范老的举动所感动,便语重心长地对着儿子纳振东告诫。纳振东激情地回答:“爸,我知道范爷爷是个大好人,一定好好照顾他!”纳振东康复出院后,他牢记父亲的教诲,经常来到范老的家里买菜买粮,送书送报,打印文字,扫扫卫生。每当古尔邦节,开斋节来到,还把范老请到家里做客,尽到了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责任和义务。 小纳这孩子善良、懂事,心眼好,咱可要以滴水之恩,涌泉相报的厚量来答谢他呀!范老动情了,每当纳振东来到家里忙活完,他就面对面讲述自己在战斗里成长的故事,讲述自己在和平年代里生活的故事,甚至教唱一些自编自谱的儿歌和军歌。是啊,做一件好事容易,做成千上万件好事就不是那么容易了。纳振东通过范老不断地进行思想熏陶、精神鼓励,从中悟出了深刻道理。不行,我要多做好事,再立新功。纳振东开始利用业余时间和节假日时间,参加王兰花爱心小组活动,学雷锋活动,扶贫助残活动,关心下一代活动,先后荣获“最美吴忠人”“感动宁夏”“全国见义勇为模范”“中国好人”“向上向善好青年”等荣誉称号,年递补为共青团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一次次看到纳振东大做好人好事的感人举动,一次次听到纳振东荣获各种奖励的特大喜讯,范老高兴得合不上嘴,但他还是千叮咛、万嘱咐纳振东永远不要停下奋进的脚步。 活到老,学到老,改造到老。范老始终铭记周恩来总理的这句警言。他与我促膝交谈时,重点把毛主席的军事思想讲最多,如《论持久战》《十大军事原则》《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等论述,让我这个没有见过日本鬼子、美国鬼子的和平年代退伍老兵,领悟了只有用毛泽东思想武装起来的人民子弟兵,才能再所不辞、勇往直前。范老是个退伍不褪色,永葆我军优良传统,特别能吃苦忍耐的硬汉子。他将作品送给他人并郑重承诺,我还要再创作两部新作品,实现自己创作三部曲的梦想。然而,正当他执笔起草完成了一半时,那残酷的病魔却向他发起了攻击,迫使再度入院,生命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尽管如此,但他还是强忍着疼痛,咬紧牙关,硬是央求着医护人员办理了出院手续。他一回到家,就是让家人把手稿拿出来,他用颤抖的手,紧握钢笔一字一句地修改和完善。谁知好景不长,前后还不到三十分钟的工夫,范老突然间咳嗽不止,脸色苍白,呼吸困难,便一下子进入昏迷和休克状态。当医护人员赶到时,他的心脏停止了跳动。 “志海,你可要记住呀!咱们是穿过军装的人,与老百姓不一样,无论走到哪里,都要牢记我军的宗旨和光荣传统,心里要装着人民,言行要为着人民,当一名退伍不褪色的好战士。”凝望着恩师胸挂奖章的遗像,追思他的谆谆教诲,我擦干了眼泪,坚定了信念,誓志走他没有走完的革命路,完成他没有完成的创作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