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黄河富宁夏 自古黄河就易泛滥,尤其在下游,几次大改道给老百姓造来了很大的危害,而且黄河在别的省区河流湍急。但是在宁夏,黄河水流平缓,很少有改道情况。黄河水泥沙沉淀给宁夏带来了上游优质的土壤。使得宁夏地区黄河两岸可以利用黄河水进行农业灌溉,宁夏地区人民利用这种有利条件种植水稻和小麦,发展渔业。所以宁夏地区又称为塞上小江南。 在自治区内奔流的黄河,从甘肃兰州东下,闯过两峡和黄土高原。迨进入中卫,河面渐宽,两岸经过水流多年冲刷,冲积成中卫平原。黄河抵中宁后,被南北走向的贺兰山脉挡路。相传得大禹治水,引黄河水通过青铜峡峡谷向北流,进入宁夏腹地银川平原。秦、汉、唐时“引黄灌溉”的水利工程把平川变为“塞上江南”。流经宁夏五百多公里的黄河,描绘出一幅“天下黄河富宁夏”的图景。 中华黄河坛 中华黄河坛也称为中华黄河圣坛,是黄河金岸的标志性建筑,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青铜峡市,为了礼敬黄河、祭拜黄河、感恩黄河,黄河坛于年5月开工建设,年4月底建成,总设计是冯钦铎教授。黄河坛长米,宽米,建筑面积是6.5万平方米,背靠贺兰山山脉,隔河屹立牛首山,左傍万里黄河臂弯,右依青铜峡峡口。站在黄河圣坛的位置向下望去,眼前的黄河及滩地正好成一个太极八卦图。年5月8日,在第三届中国(宁夏)国际文化艺术旅游博览会·感恩母亲河活动中,中华黄河坛首次亮相。 中华黄河坛创造性地采用青铜铸造,以表达华夏民族饮水思源、感恩戴德、崇敬吟颂黄河母亲。中华黄河坛总设计师、项目总监冯钦铎介绍说:“中华黄河坛在规划理念上遵守三条宗旨: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地,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坛要建成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在规划布局上采用六条线:第一条是中国祭祀文化一条线,第二条线是黄河五千年文化一条线,第三条线是青铜艺术展示一条线,第四条线是皇家祭祀园林一条线,第五条线是中国传统文化数数一条线,第六条线是中国传统文化符号一条线;在建筑布局上按‘三区、五牌楼、三大道、三大殿、一广场、一坛、一院’:三区为‘思恩区、礼恩区、感恩区’,五牌楼为‘中华黄河坛大牌楼、思恩牌楼、礼恩牌楼、感恩牌楼、文渊牌楼’,三大道为‘碑林大道、农耕大道、文华大道’,三大殿为‘中华人文始祖殿、慈孝懿范殿、百家姓祠堂’,一广场为黄河广场,一坛为中华黄河坛,一院为黄河文化研究院”。 参观中华黄河圣坛,如同阅读一本厚重的黄河文化大百科全书。中华黄河坛浓缩五千年文明精华,再现五千年文化辉煌。在这里,每一个雕塑、每一个铸件,每一座建筑在落定前都经历了层层审定、层层把关,甚至一座桥,一条甬道、一个台阶都别有韵味。为了让中华黄河坛更好地承载黄河文化,设计者在北京、山东、南京、河南等地举办了多次研讨会,组织文化、历史、古建、规划等领域的专家,多次对黄河坛的细节进行研讨论证。如今,这一件件传世之作串起了散落的文化,让黄河文明的光芒穿越千年时空。中华黄河坛构思奇瑰,技艺精美,外观宏伟,内涵丰富。弥补了“神州八楼,黄河无份”的缺憾,凝聚了海内外炎黄之孙之心。希冀中华黄河坛能与天、地、日、月四坛齐辉。 中华黄河楼 中华黄河楼内设黄河中国历史文化展览馆、黄河宁夏历史文化展览馆、黄河印象展览馆、黄河文化演艺厅等。是全方位展示黄河五千年灿烂文明的博物馆、黄河文化汇宁夏的重要载体和西部乃至全国的知名旅游景点。是宁夏黄河金岸的点睛之笔和标志性的景观工程之一,将打造出全国展示黄河文化第一楼,与黄鹤楼、滕王阁和鹳雀楼并称中国四大名楼。 中华黄河楼位于青铜峡市黄河西岸,于年7月开工,主楼体高米,可乘电梯直达楼顶。建筑由主楼、角楼、牌楼、12生肖图腾柱、镇河铁牛等附属建筑和雕塑组成,总建筑面积2.2万平方米。设计风格为仿明清塔楼式古建筑,屋面为金黄色琉璃瓦,主楼为地上九层、地下两层。 宁夏黄河博物馆设置在黄河楼内,将在黄河文化、灌溉文化、农耕文化、回族文化,黄河新韵5个方面,面向全区乃至全国挖掘、整理文化内涵,反映黄河金岸灵魂。运用LED-3D技术、实物、场景等元素,再现数千年来从大禹治水到人民治黄、开发黄河造福人类的历史,充分展示“黄河大文化”。 中华黄河楼是宁夏挖掘黄河文化打造的系列标志性建筑之一。宁夏以黄河文化为轴心,建设了中华黄河楼、中华黄河坛、青铜古镇等标志性建筑,努力打造一条“黄河文化展示线”。 黄河楼主要由主楼和角楼、牌楼、12生肖图腾柱、镇河铁牛等附属建筑和雕塑组成,总建筑面积平方米。黄河楼工程设计风格为仿明清塔楼式古建筑,顶部造型为地方风格的重檐十字屋脊,屋面为金黄色琉璃瓦,主体建筑为混凝土框剪结构。黄河楼的建筑标高为米,其中:黄河楼龟形山高19米,底部城台两层高16.2米,主楼高72.8米,楼体由地下部分、城台部分和楼阁部分三部分组成,主楼地上为九层(包括两层夹层),地下为二层,整体而言,是明七暗九。黄河楼的附属建筑有四个角楼,分别代表春夏秋冬,意为春兰、夏荷、秋菊、冬梅;黄河楼设置了四个门楼,分别为青龙门、白虎门、玄武门、朱雀门;黄河楼的大牌楼是黄河楼的主入口,在牌楼的正面主匾上书写有四个大字大哉黄河;在牌楼的背面主匾上书写有四个大字美哉黄河.其寓意为:大哉黄河、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美哉黄河、国泰民安、河清海晏。这两句话代表了我们感恩母亲河、建设黄河楼的美好心愿。在黄河楼台阶入口前的弧形广场上,耸立着十二根青铜图腾柱,图腾柱的内容选自于十二生肖。在黄河楼主入口的大台阶上放大复制唐开元铁牛形象,铁牛头北尾南、两眼圆睁、呈负重状,形象逼真,栩栩如生。这样铁牛在前,黄河楼在后,形成了独有的景观。 中华回乡文化园 中华回乡文化园位于银川市永宁县纳家户清真大寺北侧,紧临京藏高速公路永宁出口处,依托古老的纳家户清真大寺和回族风情浓郁的纳家户村所建,以展示回族、伊斯兰建筑文化、礼俗文化、饮食文化、宗教文化、农耕与商贸文化为特色。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全国红色经典旅游景区。 文化园景区始建于2年,现已累计投入建设资金约5.6亿元,总占地亩,一期亩于5年建成开园。面前为游客提供的服务是“回博馆里读历史、礼拜殿中听邦克、阿依莎宫品回宴、曼苏尔宫赏歌舞、纳家户旁逛回街”的一幕幕内涵深刻的文化景象,让你了解中国伊斯兰文化的源远,使你经受中国回族文化的感动。截止年底已累计接待国内外游客余万人次,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参观文化园,对文化园建设给予了高度赞扬。巴基斯坦、伊朗、科威特、沙特、利比亚、阿曼、马来西亚等二十多个国家的驻华使馆大使及其他官员、学者来园造访,并捐赠本国古船模型、服饰及图书、图片等重要文献资料。中华回乡文化园已经成为展示中国回族文化、体现民族大团结的文化胜地,成为是连接中国和阿拉伯国家伊斯兰文化的重要纽带。 中华回乡文化园景区以不断做强做大文化产业目标,以注重社会文化长期效益为己任,于年启动了景区二期建设,计划年5月开始实现全园对外开放。届时将展示在你面前的是“民俗馆里观乡情、沙特馆前仰圣迹、水上剧场园梦想、梅香书院聚文友、纳家大院宿清静”的一组组崭新的景象。 文化园景区建设以来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并在文化产业的创新实践中赢得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认可,先后被国家有关部门评定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全国红色经典旅游景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中国创意产业最佳园区”、“全国敬老文明号”,以及宁夏回族自治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穆斯林爱国主义教育学习基地、回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基地、宁夏中小企业50强等荣誉称号,文化园已经在全国乃至国外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中华回乡文化园主体大门是借鉴印度泰姬陵设计建造的。她高38米,长米,即便是站在很远的地方也能够看得到她的身影。站在她的面前,她的高大、伟岸、恢宏,给你以视觉的冲击。走近她,她洁白的身躯、饱满的穹顶、绚丽的浮雕、缤纷的彩绘、精巧的结构,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给你的是心灵的震撼。来到这里,你会被她浓郁的伊斯兰风格所吸引、所感染、所陶醉;你会明白什么是圣洁的天堂;你还会深深的感受到,来到这里心灵即将经受一次伊斯兰文化的洗礼。这是建园人的梦想,也是所要达到的目的,更是中华回乡文化园所要突出的主题。 主体大门占地.48平方米。主体大门东侧是一个占地平方米,可同时容纳两万人的演艺广场。每到夏日,这里将成为歌的海洋、舞的世界。主体大门的西侧是占地平方米的圣洁广场,广场中央的醉心池,清澈明亮,醉人心扉。池中的喷泉可以变幻出不同的造型,既美轮美奂又赏心悦目。 中华回乡文化园内建有一座回族博物馆,博物馆分为五个展厅: 一号展厅为“中国回族的历史渊源”; 二号展厅为“伊斯兰文明对世界文明的贡献”; 三号展厅为“中国回族的形成以及风俗习惯”; 四号展厅为“回族对华夏文明史的贡献”; 五号展厅为“宁夏回族自治区区情”。 赞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