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8/11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引言

黄河之水,自巴颜喀拉山脉而来,路过青海、四川、甘肃后,邂逅宁夏。

自中卫入宁,蜿蜒东北行,沿途润泽中卫市、中宁县、青铜峡市、吴忠市、灵武市、永宁县、银川市、贺兰县、平罗县、石嘴山市、惠农区,在宁夏境内妖娆公里。

天下黄河富宁夏,百余村庄背靠黄河找生计,繁衍生息数千年。

即日起,宁夏日报客户端推出“我家住在黄河边”,采撷几个黄河岸边的村落,倾听它们与黄河之间的故事。

九曲黄河,蜿蜒而过,柔肠百转造就了沃野千里的鱼米之乡。(资料照片)

村庄名片

黄河自中卫进入宁夏,奔流至此来到了第二站——青铜峡。

我位于青铜峡市的东大门,名叫唐滩村,东与吴忠市区隔河相望,西与小坝镇接壤,南与大坝镇相连,北与叶盛镇毗邻,交通发达,沃野千里。

坐拥黄河金岸边,稻花香里说丰年,贺兰山下果园成,叶叶风帆塞上行……我生于斯长于斯,黄河对我滴水之恩,我必当回以涌泉相报!

曾经古渠尽忠职守,如今泵站省时省力 

近水楼台先得月,青铜峡市陈袁滩镇唐滩村靠近黄河占尽了先机。河道沟渠纵横交织,水塘稻田星罗棋布,“这个窝窝子靠黄河边,水质好、土质肥,种的大米香,种的菜抢手”,唐滩村村支书顾建平字里行间都流露出对母亲河的无限感激。

两千多年来一条条古渠尽忠职守,汩汩滋养,缓缓浸润,最生动地诠释了“黄河百害,唯富一套”的图景。

随着人口增长,土地增多,旧有的古渠漫灌渐渐“捉襟见肘”,水跟不上,地里稻子曾经也被硬硬旱死过。

提起以前给地里浇水,顾建平就一肚子苦水:“那就一个字,等!黑天白夜守着,啥时候上头灌完了才轮到我们,等个三五天常有的事”。

塞上黄河穿行而过。(资料照片)

年,唐滩村村民开始动脑筋,在黄河边建泵站,抽取黄河水,截止年唐滩村10个大队10个泵站全部建成。“以前指望着民生渠最多能灌个亩地,现在想用水就用水,闸一拉水就来,不用等、不浪费”。

说起泵站的好处顾建平还给记者算了笔经济账,“漫灌那会一亩地要摊块钱,自从建了泵站省着用一亩也就十几块,光这10个泵站就给老百姓水费省了万!”

因河而灵,因水而富

黄河水不仅让唐滩村村民吃饱了肚子,还让大家的钱包也跟着一起鼓起来。

“过去是荒滩,哪有现在这么平”,从曾经的一沟一渠一壕一滩到如今的美丽乡村,有黄河对这片厚土的眷顾,也有唐滩村村民自己的努力。

今年,唐滩村村干部为村民趟路子,带头承包大棚种植蔬菜,光是大葱预计每亩就有元的进账。

唐滩村的大葱长势喜人。

土地流转让需要土地的人继续劳作,让愿意务工的人不用分心,土地承包费一年元;

村子将闲地改成鱼池,吸引周边游客前来休闲垂钓,作为集体经济年底又能为村民分红25元;

村里闲置的空房子改造成民宿,城里的人来了,花钱租上一套,摘果蔬、种水稻、钓钓鱼,沿着滨河大道赏赏景,又是一派“贺兰山下果园成,塞北江南旧有名”的好光景。

即使是周一,前来垂钓的人络绎不绝。

“光是这些每年就能为村民带来将近0元的收益,我们村子人均年收入翻了一番,从过去元涨到如今元,这都是靠着黄河带来的好处”,顾建平掰着指头给记者列举黄河的好。

村民享受丰收的喜悦。

一壶黄河水,一生黄河情    

走进唐滩村,家家户户都摆着分类垃圾桶,宁夏康洁公司每天负责将村民分类好的垃圾统一运送到村上的临时收集转运站,接着进一步转运,做到日产日清,从源头上杜绝生活垃圾、建筑垃圾乱扔乱倒。

村民家里的垃圾先由宁夏康洁公司统一运送到这里进行初步处理。

顾建平成为唐滩村“河长”的那一天,他管辖的12公里黄河就成了每天都要惦记的事。他的电话号码众人皆知,为的就是随时能接听举报电话,一旦发现村民往黄河里乱扔垃圾,举报人奖励元,被举报的不但要接受罚款,还要负责把垃圾清理干净。

“以前往黄河里倒垃圾,想着垃圾就跟着黄河漂走了,现在大家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保护黄河的意识也增强了!”唐滩村还将保护黄河写进了村规民约里。

巾帼志愿队除了为村上的孤寡老人送爱心,还承包了林带,既保护环境又能为村民增收。

黄河无私奉献、奔涌向前,唐滩村村民也身体力行地践行着黄河精神。村里的巾帼志愿服务队远近闻名,为孤寡老人打扫卫生、拆洗被褥、聊天谈心,每周五定为上门日,开展“一对一”帮扶,组织义务劳动,在树林间除杂草,在黄河边捡垃圾……

巾帼志愿队定期到黄河边捡拾垃圾,保护母亲河。

一壶黄河水,一生黄河情!唐滩村人骨子里的重情重义,注定了不会辜负脚下这片厚土,不会辜负母亲河的丝丝恩情。(宁夏日报记者张蕾文/图)

1

记者手记

“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我家就在岸上住……”丽日蓝天下,莽莽沙海泛着金光,滚滚黄河奔涌向前。在宁夏,如果说贺兰山像父亲,以高大的身躯,阻挡着沙漠对土地的侵袭,那么黄河就犹如一位母亲,以甘醇的乳汁无私地哺育着宁夏平原。

唐滩村的村民世世代代吃着黄河水,因黄河吃饱肚子,因黄河过上好日子,用实际行动去保护黄河的生态、传承黄河的精神。

言语交谈中,我能切身感受到他们对黄河的感激和深深的牵绊,这让我这个生在关中平原、长在秦川的人产生了模糊而又理解的微妙共鸣。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一边感叹黄河对宁夏人的偏爱,一边也清晰地触摸到每个人对家乡无限的眷恋与深情。



------分隔线----------------------------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