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2/24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白癜风知名专家 http://news.39.net/bjzkhbzy/180502/6205102.html
                            

近期,宁夏日报客户端推出“大河脐带”栏目,盘点黄河在宁夏公里的重大水利工程,把水和岸的故事讲给你听……

“天下黄河富宁夏,九渠魁首青铜峡。”

膏腴之地青铜峡,使“塞上江南,鱼米之乡”的美誉传千载。这里流淌的每一滴黄河水,都诉说着一部水利开发建设史。青铜峡因黄河而生,因水利而兴。

一眼望千年,哺养万民生

黄河穿山越峡,流经62.8公里。贺兰山、牛首山两山隔河相望,形成峡谷。夕阳西下,峭壁在河水霞光的映衬下颜如青铜,故名“青铜峡。”

山峦耸立的峡谷之间,黄河水一改往日波涛滚滚,气势昂扬之意,进入青铜峡谷间,缓行北进,润物细无声。

宁夏引黄古灌区的14条古渠中,发端于青铜峡的有10条,这10条古渠密如织网,贯穿宁夏平原,绵延余年。

秦渠、汉渠、唐徕渠、汉延渠、惠农渠、大清渠、泰民渠、跃进渠、东干渠、西干渠,发达的水利灌溉体系使始建于秦汉时期的引黄古灌区,成为宁夏平原的“粮仓”。一方水土,养育了一方人民。

年10月10日,在墨西哥城召开的世界灌排委员会执行大会上,宁夏引黄古灌区列入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而这,也是我国黄河流域主干流上的第一处世界灌溉工程遗产。

站在历史的潮头,黄河如何成就了今天的青铜峡?

开工建设,唤醒沉睡峡谷

历代先民开创的自流灌溉、无坝引水等工程奇迹,曾为今日的青铜峡水利工程成就册上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董必武曾题诗:“青铜峡扼黄河喉,约束水从峡底流。导引分渠资灌溉,下流千里保丰收。”

时间追溯至年8月,在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前期,一支来自全国的水电建设者队伍来到宁夏,开工建设水利枢纽工程。工程建设期间,宁夏在全区12个县(市)动员1.8万多人到青铜峡支持水利工程建设。

社会主义建设的“一号大工程”叫醒了沉睡千年的大峡谷,钻机的轰隆声和工人们的号子声响彻谷间,久久回荡。

只是,在物资匮乏的年代,要建成一座以灌溉为主,结合发电、防洪防凌的综合水利枢纽一点儿也不容易。缺乏木材、钢材、建筑器械等建设材料,运输路途也异常艰辛,工人们开着汽车、拉着架子车一次一次地往现场运,实在不行,他们便咬着牙,狠下心,一个个肩挑背扛,负重前行,只是为了能将建设用品及时送到施工现场。

与自治区同龄的青铜峡水利枢纽工程,每一块砖,每一寸土,都承载着几代工程建设者们的心血和汗水。

据《青铜峡水电厂志》记录,青铜峡水利枢纽工程是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中的重点建设项目,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黄河46个梯级中,第一期开发的大型水利工程之一。工程的建设结束了宁夏两千多年来无坝引水、自流灌溉的历史。

年,新华社刊发通讯《英雄战黄河塞上添明珠——记黄河青铜峡水利枢纽的建设》,青铜峡水利枢纽工程被誉为“塞上明珠”!

治水文明,生生不息

年12月,水电站第一台机组投产发电;年,8台机组投产并网发电,总装机容量27.2万千瓦;年,增加1台机组;截至年,青铜峡水利枢纽工程总装机容量提升到32.7万千瓦。

行至位于宁夏黄河中游的青铜峡出口处水利水电枢纽工程处,这条总长.3米,最长坝高42.7米,最长坝宽46.7米的建筑物,像条“长龙”般,拦河挡水,灌溉发电,亦或防洪。

黄河百害,为富一套。

现如今,青铜峡水利枢纽工程在宁夏工农业发展和生态环境治理方面依旧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它依然是宁夏北部石(嘴山)银(川)青(铜峡)电网的重要电力生产基地。

登高临处,滚滚黄河水绵延不绝。边陲大漠风光与山水之景尽收眼底,“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黄河贯穿宁夏平原,滋养大地。生活在黄河边的农民,世世代代都受到了黄河的滋养哺育。

历经沧桑的青铜峡水利工程,也为这里的农民带去丰富的生态和旅游资源。由于青铜峡大坝的建成,黄河泥沙沉积,出现了许多天然的次生林,随着林木面积逐年扩大,树木日渐茂盛,鸟儿也越来越多,逐渐形成了湖泊、林区、滩涂地并存的库区湿地生态系统。

野鸭、大雁,还有成群的国家二级保护鸟类白天鹅、白鹭......青铜峡鸟岛内,竟“珍藏”着余种鸟类,鸟类最多时有60多万只,山水相映,鸟语花香,吸引无数慕名而来的游客前来探寻,青铜峡鸟岛也因此走进国家湿地公园试点行列。

据了解,近年来,青铜峡市充分发挥“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及青铜峡水利枢纽工程品牌价值,先后打造了黄河楼、黄河大峡谷、黄河坛、黄河生态园等景区,奏响因河而建,因水兴城的新篇章。(宁夏日报记者刘楠编辑整理图片均为资料图)

宁夏故事

张锦:汪家塬村走出的中科院院士

找到好榜样,确立小目标!宁夏家规上工业企业“排行榜”上找差距!

17省份最新工资指导线出炉!宁夏人年你涨工资了吗?

原标题:《大河“脐带”②

青铜古峡:驻守千年,我与长河共朝暮!》

    

------分隔线----------------------------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