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打造豆腐文化馆,既作为工业旅游地,又作为孩子们的劳动教育实践基地,目前已经接待20多批次多人次来这里体验参观。”宁夏兴豆缘豆制品有限公司董事长张保平说,目的就是给豆腐增加更多的文化内涵,同时通过深度体验,改变人们对传统豆腐作坊式生产的刻板认识。 张保平 科技特派员 宁夏兴豆缘豆制品有限公司董事长 步入位于青铜峡市宁夏兴豆缘豆制品有限公司多平方米的文化馆,制作豆腐的传统工具一应具有,有关豆腐的诗词、歇后语等文化作品挂满了墙壁。青铜峡市七中的孩子们正在兴致勃勃地用小石磨自制豆腐,孩子们不但了解传统的豆腐制作流程,更体验到动手劳动的快乐。 在现代化生产线上,自动机器人抓臂灵活地把一块块豆腐抓取到输送线上,工人们再进行精准切分;在自动化包装线上,一盘盘、一箱箱加工好的豆制品被迅速包装,装箱待运。“生产线全部采用自动化、智能化设备,大大降低了劳动强度。”工人王学花说,她每个月工资多元,工作非常轻松。 年,该公司投资多万元,建设年产3.6万吨豆制品技改扩建项目,项目从开工到投产仅用了多天,实现了当年建设当年投产。目前已经研发出豆芽、豆干、豆腐皮、素鸡、蒸(油)面筋、粉制品等20余种产品,具有日产60吨豆制品的加工能力,解决周边就业多人,每年销售收入多万元。产品占宁夏市场60%以上,远销内蒙古、陕西、甘肃等周边省区。 对于张保平而言,精选一粒黄豆,细“研”一块豆腐,是他20多年不变的创业初衷。年,他和姐姐张桂琴、张桂红筹资5万元在青铜峡市小坝街办起了“宏利豆腐加工坊”,由每天销量不足50公斤做到了每天公斤。年,姐弟三人又投资多万元开办了宁夏兴豆缘豆制品有限公司。由于产品种类丰富,品质好,产品走俏区内各大商超、批发市场。 “当时花费万元购置了生产废水处理系统,每年维护费用也要20多万元,为此家人不理解。”张保平说,两年后,很多豆腐企业因为排污不达标被迫关门,而他的企业却因环保措施达标,生产规模不减反增。年建新厂时,他又投资多万元配置了生化废水处理环保系统,做到生产废水达标排放,为企业可持续发展赢得先机。 “目前我们已在黑龙江省建起了1万亩的非转基因黄豆种植基地,虽然成本高于国内转基因黄豆,但我们无怨无悔,要做就做最好的。”张保平说,在生产的豆制品中不添加任何调味剂,从选豆、研磨、榨浆、点卤、包装……每一道工序在继承传统技艺的基础上,融入了现代加工技术,提高了生产效率,满足老百姓一日三餐的需要。 近年来,该公司从新产品研发、企业管理、人才引进等方面不断创新,先后被自治区授予“科技型中小企业”,被中国食品工业协会授予“科技进步三等奖”,被评为全国豆制品行业50强企业,“兴豆缘”牌黄豆芽、绿豆芽获得国家“绿色食品”认证,“数控豆芽生长机”等7项自主研发的实用新型技术获得国家专利证书。 目前,该公司豆浆、豆花等生产线已经建成,年产吨的绿豆芽生产线即将投产。“尽快把黑豆豆腐、绿豆豆腐、蔬菜豆腐研发出来,别人没有的我要有,别人有的我要优,带动整个行业创新健康发展。”张保平说,他的目标很纯粹,就是要做一块好豆腐,让所有宁夏人都吃上好豆腐!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