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1日上午 “美丽中国宁夏行塞上江南好地方” ——网络名人看宁夏活动 在银川启动 来自全国的十余位网络名人 将赴宁夏多个地方 向广大网民宣传展示 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60年来 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辉煌成就 人民生活水平发生的巨大变化 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方面取得的积极进展 接下来就让我们跟随他们的脚步 一起去看看美丽的宁夏~ 1 第一站:宁东能源化工基地 宁东能源化工基地是国家重点开发建设的14个大型煤炭基地、6个煤电基地、7个煤化工基地,以及国家第二批循环经济示范园区之一,也是宁夏自治区举全区之力开发建设的“一号工程”。 适逢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这座在宁夏黄河东平方公里的亘古荒原上,崛起的承载着宁夏发展与突破希望的工业特色城镇,也向网媒名人们展现出宁夏工业的生机与活力。 据了解到,宁东能源化工基地自年开发建设以来,先后建成投产了世界首个万千瓦超超临界空冷电站、世界第一个±千伏电压等级直流输电工程、±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世界首套年产50万吨煤制烯烃装置、全球单套装置规模最大的万吨煤炭间接液化示范工程等一批重大项目,形成煤电化三大主导产业,石油化工、有色金属、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新材料、机械加工及装备制造、轻工纺织、生产性服务等产业竞相发展。 网络大咖 何春银微想感叹不已:“过去,煤化工企业都是进行单纯的能源输出,不仅对环境存在污染,更是对能源的一种浪费。而现在,通过先进的技术进行原煤深加工,不仅衍生出许多附加产品,还能进行发电输送给东部城市,对社会带来的益处非常大,宁夏未来的发展不可估量。”2 第二站:吴忠仪表厂 宽敞的院落,现代化的厂房,标准划一的车间……网络大V们操起手里的手机、摄像机咔嚓不止。 “这规格肯定是一家大企业!”车间内轰隆隆的机器操作声,也没能压住大家的惊叹。 不错,吴忠仪表确实在国内控制阀领域,达到了大咖级别。作为龙头企业,公司创新开发出控制阀新产品60多项,其中有24项被评为国家级重点新产品,取得多项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 吴忠仪表始建于年,通过引进技术再创新,吴忠仪表常规控制阀技术达到国际同等水平,公司于年被科技部认定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近年来,该公司开发了控制阀新产品60多项,其中有24项被评为国家级重点新产品。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和自治区科技进步奖7项,取得多项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 3 第三站:宁夏引黄灌溉区 10多位网络大咖还来到吴忠市参观青铜峡、宁夏黄河古灌溉渠以及宁夏水利博物馆和青铜峡水利枢纽,了解宁夏历史、宁夏农业发展史、宁夏水利发展史。 宁夏引黄古灌区是宁夏首家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在积极推进申遗工作同时,同步启动宁夏引黄古渠系保护开发规划的编制工作。计划依托古秦渠、汉渠、河西总干渠,西干渠、惠农渠、汉延渠进水闸,唐正闸、潜坝水利工程等基础设施,以及悠久厚重的引黄灌溉历史文化,争取用三至五年时间,将青铜峡市唐正闸至水博馆一线打造成集节水展示、水利文化、人文景观、休闲旅游为一体的综合性水文化主题公园。 宁夏引黄灌溉的历史,可远溯到秦汉,历经沧桑变化从未中断,是国内四大古老灌区之一,早在南北朝时期就有“塞北江南”的美誉。自秦代开凿的秦、汉渠等古渠至今仍在汩汩流淌。现今,引黄渠道纵横交错,密如网织,灌溉面积达余万亩,可以说0多年的宁夏经济社会发展史其实就是一部流淌的水利开发建设史。 青铜峡水利枢纽工程是黄河上第一座河床闸墩式水电站。它是新中国“一五”计划的重点工程之一,是以灌溉、发电为主,兼顾防洪、防凌等多种效益的综合性水利工程,它的建成结束了宁夏两千多年来无坝引水的历史,开启了宁夏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纪元,造就了青铜峡这颗“塞上明珠”。坐落其旁的宁夏水利博览馆,全面展示了两千多年来宁夏唯黄河而存在、依黄河而繁荣的历史脉络,诠释了天下黄河富宁夏的真谛。 4 第四站:中卫沙坡头麦草方格沙漠生态治理 “仰看天欲昏,河流声莫辨。俯视下深渊,失足虑不免。”这是古人对中卫沙坡头境况的真实写照。 9月12日,当网络名人看宁夏一行走进沙坡头沙漠区时,却不见“平沙莽莽黄入天”的景象,唯见沙漠被一个个麦草方格固定,昔日黄沙滚滚、草木无生的荒漠,如今已遍布大大小小疏密不一的灌木与花草。“这是中卫人智慧与勤劳的结晶呀。”参观的网络大咖感叹到。 虽在黄河的眷恋下,宁夏享有“塞上江南鱼米之乡”的称号,但也被三大沙漠自三面合围,并曾饱受沙害侵扰。 把一束麦草呈方格状铺在沙漠上,用铁锹轧进沙中……面对土地荒漠化这一“地球癌症”,正是靠这小小麦草方格,宁夏人创出治沙的世界经验,让沙化土地连续20年持续减少。 麦草呈方格在中卫由来已久。年,我国第一条沙漠铁路包兰铁路贯通,但受风沙影响,火车经常被迫停开。在这种情况下,中卫人反复试验,探索出“麦草方格”治沙技术。 近些年,中卫逐渐形成由卵石防火带、灌溉造林带、草障植物带、前沿阻沙带、封沙育草带组成的“五带一体”的治沙防护体系。由防沙治沙到人进沙退,中卫解决了世界性的难题。这项技术在年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 治住了沙,还要利用好沙。记者了解到,中卫市将沙漠生态治理与旅游资源开发相结合,大力营造防沙林和生态风景林,经过多年持续综合开发治理,建成了集沙、水、林为一体的沙坡头旅游区,实现了治沙造林与旅游经济效益的双赢。 “刚看过一部反映宁夏60年发展变迁和中卫沙坡头治沙工程的影视作品,被那个年代的热血青年们顽强拼搏、不懈奋斗的精神深深感动。通过此次#网络名人看宁夏#活动,实地见证了麦草方格固沙法的神奇效果,就是如此简单的方法,在治沙人的努力下,创造出了人类治沙史上的奇迹,结束了长久以来‘沙逼人退’的困局。”网络大咖 风吟天下说道。活动还在继续 参与活动的15位网络名人 在接下来的两天时间里 将实地考察宁夏东西部扶贫协作和生态移民 全域旅游及沙漠生态治理 “互联网+医疗健康”银川模式等相关情况 通过网络平台展示 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 改革开放40年以来 在“创新驱动”“脱贫富民” “生态建设”“乡村振兴”“全域旅游” 等方面进行的 创新探索和生动实践 本次活动由中央网信办网络社会工作局、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宁夏回族治区党委网络信息办公室主办,宁夏新闻网承办。活动将积极发挥网络名人在网上的影响力,为加快建设天蓝、地绿、水美的“美丽宁夏”营造良好的网络舆论氛围,为共同书写美丽中国的宁夏篇章凝聚更加广泛的社会共识。 随后 发布君还将持续跟踪报道 小伙伴们记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