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10月,在石嘴山矿务局训练高炮民兵,站立者右一为张班长,左一为芦旭 20世纪70年代初期,我作为二十师师直高炮营刚当兵不久的一名战士,曾四次被派到地方上执行训练城市高炮民兵的任务。 离开艰苦的贺兰山山沟去城市,的确是一个美差。因为我们连队自从进山就日以继夜地营建施工,几乎没有星期天,都当了大半年的兵了,好多人连距离连队十多里的石炭井镇都没去过。转眼到了年的国庆节,说是放假也是战备,更不能外出。 国庆节刚过,我们高三连曹连长通知我,说营里叫我和高炮一连一位姓张的班长(69年3月从青海入伍)去石嘴山矿务局训练高炮民兵。矿务局武装部部长陈庚旭已经带了车专程到八号泉高炮营营部来接我们。 这是我第一次去训练城市民兵。小车在崎岖的山路上颠簸了一个多小时,出了贺兰山沟口,终于看到了地平线,我不禁长长地呼了一口气。经过大武口、平罗、黄渠桥,到达了当时的石嘴山市(现在为石嘴山市惠农区)。石嘴山矿务局的好几位领导都来了,那时好像不叫局长,叫革委会指挥部或革命领导小组什么主任,什么长的,他们亲切地陪我们吃饭,说了很多军民团结的话,使张班长和我感到任务光荣,责任重大。 当时中苏边境形势紧张,石嘴山矿务局武装基干民兵营,装备了单37高射炮,还配有步枪、冲锋枪、轻机枪和40火箭筒等武器,甚至还有防毒面具等防化器材,其中步枪和手榴弹是矿务局机械厂工人自己制造的。我和张班长的床铺被安排在武器库的外间,有两位解放军住这里,就不用再安排民兵夜里轮流值班了。 石嘴山矿务局抽调了6个班的民兵骨干和6门高炮进行为期45天的集训,目的是让从未接触过高射炮的民兵骨干通过集中训练,能够做到一有情况,车炮能拉出来,把炮弹打出去。高炮训练分操作和兵器两部分,张班长负责操作,我负责兵器。在武装部陈部长的有力领导下,在突出政治准备打仗的大背景下,我们带着民兵边授课、边训练、边纠正动作,在注重合练的基础上,按照方向、高低、距离、航向、装填、炮长射击指挥实施分组细训,逐人逐段考核,整个训练进展顺利。 芦旭为民兵作37高炮航向标识器操作示范 正像歌里唱的,在那个年代人民群众见了解放军都格外亲,我们在矿务局受到热情如火的接待,青年民兵都以崇敬的眼光看着这两个解放军,食堂大师傅煞费脑筋改善伙食,星期天陈部长和我们带着步枪到山里打黄羊,老乡们叫青羊,当翻过山脊发现山背后的一群黄羊,几枝枪同时开火的瞬间,我们感到了从没有过的痛快。45天很快过去,民兵高炮实弹射击在贺兰山下的黄河岸边顺利进行,炮火硝烟里的总指挥陈部长威武自信,俨然成了将军,当天空出现了一串又一串闪亮的弹迹时,着实让看台上的石嘴山市和矿务局的领导高兴了一把。 受矿务局领导的委托,武装部陈部长送我们回部队,在营部说了一大堆感谢的话,还执意开车把我送上高三连在山顶上的驻地,握住曹连长的手,继续千恩万谢,连长说连队明医院,到时给派几个瓦工师傅来指导,陈部长满口答应。 年石嘴山矿务局派来的瓦工师傅与芦旭(左二)医院门前留影 连长和我热情地送走了陈部长,互相招手一直到看不见为止。转过身来,连长对正在感慨的我说:“去,背石头去!” 回到半山腰上正在劳动的班里,我扛起了一块百斤石头,我知道,外出的好日子结束了。 次年开春,石嘴山矿务局果然派来了医院的工人师傅。 第二次训练民兵是在年9月份,我和高二连的魏哲庚同志(年12月从江苏省连云港市入伍,后任连云港市新海发电集团公司工会主席)被派到宁夏军区教导大队训练银川市的高炮民兵。在宁夏军区司令部炮兵处彭参谋和新城区武装部李盼山参谋的领导下,由银川市柴油机厂、手扶拖拉机厂和橡胶厂分别组成3个高炮连,多人参加训练,宁夏军区首长观看实弹射击圆满结束后,又接着训练了第二批。这样我们就在宁夏军区教导大队住了两个多月。 年9月,在宁夏军区教导大队训练高炮民兵时,魏哲庚(左一)、芦旭(右一)与银川市新城区武装部参谋李盼山(中)合影 看惯了光秃秃的大山,再看看宁夏军区大院里大树参天,满眼浓绿,感觉景色很美。训练之余我还把银川市的大街小巷转了个遍,就连在“文革”中遭受严重破坏还没修缮的海宝塔(北塔)也顶着蜘蛛网踩着摇摇欲坠的楼梯爬到了塔顶,俯视黄河灌溉的塞上江南绿色大地,抒了一回豪情。 在宁夏军区高炮训练场上,坐者为芦旭 第三次训练民兵是年8月份,青铜峡市武装部军事参谋董福全,曾任我们高三连的二排长,这一天他回到八号泉高三连,把盖新华(时任五班长,年12月从连云港市入伍,电力专家,研究生导师)和我带到了青铜峡,傍晚时分到达市武装部大院,落日余晖照耀着武装部曾政委办公室门前的一棵碗口粗的大树,树上结满了肥硕的梨子,让我们从大山沟里来的两个兵唏嘘不已,赞口不绝。 左起:盖新华、薛抗美、胡元忠、芦旭 青铜峡市武装部的赵参谋和董参谋负责这次高炮民兵训练,从青山机械厂、三〇四铝厂和发电厂这三个大厂抽调来多名民兵骨干共18门高炮,规模有点大,管理上比较困难,还有一些人因“文革”时的派性尚未完全消除,在训练场上便不时出现噪音,三〇四铝厂民兵因为操练火炮动作虚假被批评不服,指责教员教得不对,始终辩论不休;青山机械厂的女民兵抱怨教员一碗水端得不平,对发电厂的人好,对她们不好,解放军凭什么亲一方,疏一方。 更值天气酷暑高温,烈日下滚烫的火炮让青年民兵叫苦不迭,盖新华和我只好一边讲军事技术,一边讲组织纪律性,好歹坚持了个把月把训练科目搞结束。 可是,没想到在最后却发生了巨大险情。训练结束一般都要进行实弹射击,当18门高炮如长龙一样的车队通过包兰铁路的时候,因为牵引车突然熄火,一门高炮竟然在铁轨上停住,仓促组织人员下来推车推炮,牵引车的手刹刹死松不开,车炮纹丝不动,情况万分危急,当北京到兰州的43次直快列车就要到来的紧急时刻,盖新华声色俱厉地命令把车炮分开,指挥发呆的民兵把铁轨上的火炮拉走,同时派人举着红旗迎着火车方向跑去示警,车炮终于抢在火车到来之前离开了铁道。 年5月,高三连指导员蒋存福在银川中山公园为芦旭(右)、任雄(左)拍得合影照 第四次训练民兵是在年5月。银川警备区大院里十几棵高大的洋槐树挂满了洁白的槐花,散发着沁人心脾的清香,我和高三连的任雄(年从甘肃渭源入伍,大校,从部队师职岗位转业,后为青海省旅游局巡视员)、高二连的李华忠(年12月从连云港入伍)、五十九团高机连的排长胡学文等4人来到这里担任警备区高炮民兵集训队教员。 警备区司令员李福田原来是二十师的老首长,经常很高兴地到民兵集训队里来陪我们吃饭,有时饭菜已经很丰盛了,李司令员还是叫炊事员再拿几个两斤装的红烧猪肉罐头来,不打开先下锅煮,煮透了打开倒在盆子里,热气腾腾,香味四溢。训练中,高三连指导员蒋存福从八号泉来银川市看望我们,带了几瓶水果罐头,还在中山公园用海鸥照相机为我们拍了照。 年5月,在银川中山公园合影,左起李华忠、XXX、任雄、芦旭 常年在大山里艰苦奋斗背大石头的战士,乍一出山,像换了一个世界,闻到了人间烟火味。20世纪70年代的解放军在社会上的形象好、威望高,我们所到之处都是真诚的笑脸,地方干部口不离亲人解放军,训练下课了青年民兵都不急着回家,愿意和我们多呆上一会儿。年长的工人师傅以星期天能把我们叫回家吃顿水饺为荣,女民兵争先恐后帮我们洗衣服,今天带点小红薯,明天带点花生米,到最后连鸡汤都端来了,地方领导笑眯眯地说,既然端过来了就喝吧! 有的女民兵一受批评就哭,委屈伤心之至。在石嘴山矿务局造炸药雷管的化工厂,车间里一溜上百名20岁左右的女孩子在焊接电雷管上的钨丝,乌黑的发辫下围着鲜艳的苹果绿大围巾格外夺目,当时流传在石嘴山市有四大宝:“机械厂的车子,五四厂的表,化工厂的丫头,基建队的破棉袄。” 化工厂的这些丫头也是高炮民兵。银川市一个大厂的党委书记是位老大姐,她用五个手指指着我们说:“我看你们将来就留在银川,我们厂里好女孩多啦!”到了训练结束,我们也是左顾右盼,心潮澎湃,发于情,止于礼,每每离别之际,地方领导和民兵们都是依依不舍。最难忘的是在离开青铜峡的那天晚上,男女民兵齐聚火车站,在革命歌声里挥泪相送。 魏哲庚、芦旭与银川市橡胶厂团委书记、民兵连长(中)合影 20世纪70年代初期,中国社会还在蒸发着激情而又沉闷的时代气息,留给生动的思想和美好的感情回旋的余地并不大,所以部队首长叮嘱再三,要严守部队的纪律规定,学习南京路上好八连,保持革命战士本色。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可见这句口号在那个时候就很重要,庆幸的是,我们当时做到了。 作者小传芦旭,江苏连云港人,年1月出生,年12月入伍,历任陆军第二十师高炮营三连战士、班长,营部指挥排长,师司令部直政科干事,宁夏军区政治部宣传处干事,南京军区守备三师政治部宣传科干事、副科长,江苏省军区炮兵团政治处主任,南京军区守备一团政委,江苏省军区炮兵团政委,连云港警备区政治部副主任等职,上校军衔。年随部赴老山前线参战,荣立三等功。转业后任连云港市质监局副局长、调研员。现任连云港市关工委秘书长。 (曹益民编辑巩天宝排版) 投稿邮箱: qq.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