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忠市始终把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作为引领带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的有力“引擎”,因地制宜、精准施策、整体推进,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奠定坚实基础。 强化各级责任,激活集体经济发展“源动力” 坚持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市县乡村党组织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定期研究部署,逐级逐村制定攻坚方案,上下联动发力,整体推进提升。 市委研究出台《关于解决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五个重点问题的16条意见》,专门就解决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难问题,明确目标任务、具体措施、工作责任,“开方”破题,集中攻坚。 市委书记以上率下,多次深入县乡村实地调研了解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情况,示范带动班子成员以及县(市、区)党委书记、组织部长走进一线调研指导、帮助谋划产业、协调解决问题。 建立发展村级集体经济联席协调机制,构建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统筹协调,财政、农业农村及相关部门支持配合,乡村具体落实的工作格局。 把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纳入党组织书记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考核、单位年度考核和领导班子综合考核评价重要内容,倒逼落实责任、推动工作。 青铜峡市制定印发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实施方案、盐池县层层签订扶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项目责任书、同心县建立月度调度工作机制,推动工作落地落实。 加强组织领导,建强集体经济发展“桥头堡” 坚持把建强农村基层党组织作为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有力保证,着力打造村党组织领导,以专业协会、合作社为主的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推广“党支部+合作社+农户”“党组织+产业协会+农户”“党组织+龙头公司+农户”等运行模式,形成上联行业、下联农户新格局,有力促进了集体增收、农民致富。 不断优化党组织设置形式,延伸组织链条,在全市个农民合作组织、75个专业协会中建立各类产业党组织个,真正把支部建在产业链上、党员聚在产业链上、群众富在产业链上。 盐池县冯记沟乡马儿庄村,采取“党支部+公司+种养殖合作社+农户+品牌”运营模式,做大做强饲料加工项目,长期解决当地群众就业20余人,每年增加村集体收入50万元。 同心县石狮开发区麻疙瘩村,以“党支部+龙头企业+集体经济合作社+农户”联合体运行模式,建立优质品种杜泊羊良种繁育、规模养殖、疫病防治、饲草料开发、产品升级现代化养殖体系,预期实现销售收益60万余元。 坚持能人引领,锻造集体经济发展“生力军” 通过选拔配备一批、择优派任一批、公开考任一批、调整撤换一批等措施,名致富带头人、67名优秀年轻干部、50多名退役军人、外出经商返乡人员、大学毕业生等一批懂经营、善管理、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意识强的“能人”“贤人”走上村书记岗位,名村党组织书记实现村民委员会主任和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合作经济组织负责人“一肩挑”,名不合格不尽责村书记被调整。 全面实行“书记培养书记”责任制,建立把农村致富带头人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致富带头人、把党员致富带头人培养成村组干部“三培养”机制,培育村书记后备人才名、农村致富带头人名。 向建档立卡贫困村、生态移民村、软弱涣散村全覆盖选派名第一书记,强化政治待遇、经济支持、精神激励等保障力度,推动驻村第一书记在脱贫攻坚、强村富民一线磨砺成长。 利通区板桥乡波浪渠村村书记马希云,以村级集体经济合作社为依托,大力推行“合作社+托管+订单”模式,发展土地入股瓜菜产业,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35.56万元。 青铜峡市叶盛镇五星村党支部书记徐建平,积极探索土地股份制合作社改革,建立“土地变股权、农民变股东、保底有分红”新兴农村经营机制,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15.8万元。 注重项目带动,铺就集体经济发展“快车道” 坚持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原则,按照自主经营、委托经营、合作经营、投资入股等形式,争取中央、自治区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项目个,带动村级组织走资产经营型、产业带动型、物业租赁型、服务创收型等多元化发展路径,不断增强自我造血功能。 鼓励基层党组织按照“一村一业”“多村一业”“一乡一业”的发展思路,坚持“渠道不乱、用途不变、适度整合、集中投入、形成合力”的原则,对产业聚集度较高、发展类型相近的项目,采取“乡域整合、集中使用、股份合作、利益共享”的方式,对项目进行整合运营,加大资金整合力度,发挥资金规模效应。 全市个行政村中,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达到5万元以上的占96.4%。红寺堡区柳泉乡将扶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项目资金、产业扶贫资金及各类涉农资金捆绑整合,由柳泉村党支部书记牵头,联合其余8个村党支部书记共同建设标准化肉牛养殖场,聘请养殖技术人员进行经营、专业会计公司进行管理,探索“支部+合作社+企业+农户”产业发展新模式,“抱团取暖”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形成了规模效应和辐射效应。 ★识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