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来,青铜峡市通过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推动农业产业兴旺、农村环境改善、农民增收致富,为推动乡村振兴及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是农田耕地质量显著提升。以耕地质量保护提升为重点,集成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有机肥替代化肥+农机农艺融合+水肥一体化”等化肥减量增效技术模式,实施绿色生产技术,测土配方施肥覆盖率95%,19万亩盐碱地全部改造清零。 二是农田节水效率显著提高。大力推广高效节水农业,开展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有效提高了农田灌溉用水和农业生产效率。截至目前,累计发展高效节水灌溉18.9万亩,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由10年前的0.4提高到0.,亩均节水50%,灌溉周期由11-15天缩短至5-7天,有效缓解了农业灌水问题,降低了农民用水成本。 三是农村生态环境显著改善。统筹推进农田林网与农业生产,每年新建林带亩以上,农田林网覆盖率达85%以上。构建了农田沟渠“杂草生物护坡+粉碎还田+无害填埋分类处理”体系,每年秸秆还田15万亩以上,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85%以上。 四是农业产业效益显著增加。大力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和高效节水项目,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农业结构调整优化为优质水稻、农作物制种、瓜菜、酿酒葡萄、饲草等优质高效经济作物共同发展的特色种植模式,推动了产业高效发展。通过在农田建设中大力推广农机作业,有效提高了农建工作效率和质量,主要农作物机械化耕作水平达到94.5%。 五是群众生活品质显著提高。在农田建设项目的规划实施中,始终以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为根本目的,连续多年通过建泵站、修新渠、砌旧渠、清沟道,彻底打通了渠道“梗阻”,改变了农民淌水难、排水难的局面。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全面改造提升了耕地质量,有效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促进了农民增收。农民全力支持农建,自主自愿参与到农建行动中来。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