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4/25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引言

黄河之水,自巴颜喀拉山脉而来,路过青海、四川、甘肃后,邂逅宁夏。

自中卫入宁,蜿蜒东北行,沿途润泽中卫市、中宁县、青铜峡市、吴忠市、灵武市、永宁县、银川市、贺兰县、平罗县、石嘴山市、惠农区,在宁夏境内妖娆公里。

天下黄河富宁夏,百余村庄背靠黄河找生计,繁衍生息数千年。

宁夏日报客户端推出“我家住在黄河边”系列报道,采撷几个黄河岸边的村落,倾听它们与黄河之间的故事。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提起黄河,必是大气磅礴之势。

黄河,从青藏高原孕育,一路穿山越岭,奔涌向东,出甘肃黑山峡,潇洒地转了一个度大弯后,进入了宁夏。

黄河,在宁夏绵延几百公里,孕育沃野千里,也成就了名扬天下的塞上江南。

我的

名片

我叫临河村,临近黄河的一个村。

位于灵武市临河镇中心地段,与银川隔河相邻,东有河东机场,西有滔滔黄河,北有水洞沟、横城古渡和兵沟等。

天时、地利、人和,我三者皆有!

大家对我的一致评价:人杰地灵,钟灵毓秀。

曾经一河隔断西东,如今多桥横贯一水

在临河村,上了年纪的人,都记得曾经的出行不易。

那时候,从村里到黄河对岸去,只能去渡口等船。在临河,有个小渡口,小到连名字都没有,只有两三船,摆渡人也就四五个。

63岁的刘孝,曾是这个渡口上的摆渡人。年,刘孝凑钱买了一条船,想靠这个营生挣点钱。

每人过河只收5角钱,一天能赚个二十几块,生意不错,但也辛苦,每天晒在太阳下,即便戴了帽子,还是被晒得不断蜕皮。

临河村67岁的王洪祯,对于曾经的过河经历,记忆深刻:去永宁办个事,从家里吃完早饭,步行一阵子到达渡口,等上好一阵子,才能走一波,“晚上到家,天都黑了!”

如果碰到需要运输马匹、车辆之类过河的话,人们大都会选择距离该渡口5公里之外的横城渡口。

曾在横城渡口工作的刘和回忆,船只从起初的人力船到柴油船,再到后面的汽艇;从开始的运输几人到几十人,再到后面运送拖拉机、公交车等。

那时候,每天过往渡口的人、马匹、车辆络绎不绝,每天等着过河的汽车、马车常常排成长龙,从等船到过河要用一个多小时。

在宁夏历史上,叶盛黄河大桥年建成通车是个标志性事件。它结束了黄河在宁夏段没有桥梁的历史,也结束了宁夏南北交通被黄河阻隔、有渡无桥的局面。

银川黄河大桥年竣工通车,临河的人们出行方式开始转战公路交通,横城渡口和临河渡口停止热闹,渐归平静。

年9月28日,永宁黄河公路大桥正式建成通车,成为跨越黄河天堑、跨河发展的又一大通道。

大桥横跨黄河,公路取代渡口。

曾经,出行受阻,费时费力;如今,四通八达,畅行天下。

曾靠一亩三分田,如今多是“手艺人”

曾经,临河村多名村民的生计,主要靠种地。

得益于充沛的黄河灌溉,每年庄稼长势都不错,可一年到头,收入平平。

日子没有太大起色,村里的年轻人开始盘算着,另谋出路。

随着交通出行的不断便利,原先把生计押在土地上的临河人,开始转移“阵地”,纷纷去考驾照,跑运输;学手艺,开挖掘机。

该村村支书刘炳金,10年前是专职大车司机。刚到不惑之年的刘炳金告诉记者,“当时确实很辛苦,没有白天和黑夜,但一年下来赚个10万多元,心里美着咧!”

干了几年运输,刘炳金家买了一套阔气的新房子。

如今临河人的居所。

这变化,令人好生羡慕。村里的年轻人都争先恐后地走出去、跑运输。

自家买不起车的,就给别人干,挣上几年钱,自己便买上一辆大卡车,步入“日进斗金”的生活。

现如今,村里很多年轻人都会开挖掘机、铲车。

“哪里有活干,我们就去哪里。”30岁的李泽快人快语,他家有4台挖掘机,除过雇司机的费用外,一年还能挣个几十万元。

如今,临河村人均年收入达到1.7万元。

黄河在咱家门口,未来发展路更宽

日子好了,眼光不能短浅,发展不能停滞。

采访时,记者在村里一些区域看到,工人们正忙着修补残缺路面、粉刷墙面,改造上下水,一副忙碌井然的景象。

除了美化居住环境外,临河村还紧紧依靠毗邻黄河及公路交通等优势,大力发展“农家乐”“度假村”旅宿产业。

村里整合空闲别墅、小区内空闲楼房资源,在村部建设电商平台1个,与临河镇上吕元安临河文旅旅行社进行合作。

刘炳金介绍,目前已整合2家旅宿,平方米,房屋住宿设施齐全,卫生干净整洁,旅游住宿服务到位,入住率达到80%。

“银西高铁建成指日可待!”刘炳金有着长远的打算:借助银西高铁的东风,进一步扩大旅宿规模,促进融合产业发展,辐射带动其他产业发展。

上任才半年的刘炳金,给自己定下了一个小目标:带领乡亲们,苦干实干加巧干,让临河村走上发展快车道,把文明之村的名片擦得更亮一些。

记者手记

讲真,这是第一次到临河村。

初见时,心里嘀咕:这哪是村子啊,分明就是一个精致的小城。

干净整洁的街道,错落有致的楼宇,整齐排列的树木,还有装饰一新的广场。

是不是走错了地方?

临河镇副镇长张新明笃定道:没问题的,如假包换!

走进一小区,绿树环绕着白墙红瓦,休闲的老人,坐在阳光下笑语连连。

我知道,守护在黄河岸边的他们是幸福的。

沿着岁月年轮的轨迹,追溯……

可窥见:如今美好生活的背后,正是一代又一代人接续努力奋斗的结果。

(宁夏日报记者李卫东文/图部分图片为资料图)

相关链接

我家住在黄河边①

南长滩村:枕着涛声入眠

我家住在黄河边②

唐滩村:风吹稻花香两岸

宁夏故事印记

来看,遇见难得一见的它们……

原标题:《我家住在黄河边③

临河村:几重烟雨度青川》

    

------分隔线----------------------------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