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8/6/21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10月10日,宁夏引黄古灌区将成功列入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标志着宁夏世遗产“零”的突破,“塞上江南”有了文化之魂,将极大提升全区人民的文化自信与自豪感

宁夏引黄灌区赋

作者王振升

水洞沟先民,敲石围猎声声荡;鸽子山1勤辈,磨斧劈田步步铿。剑风解古冰,昆仑奔来天河水;高阳融圣雪,母汁厚哺宁夏川。贺兰雄峰守望,腾、乌、毛三漠2难进犯;大河眷顾塞上,青、卫、蒙两套3漫桑田。

渠引河润,流玉千秋。地常羌戎强牧,民苦匈奴扰侵。始皇雄风,屯兵垦拒河盗寇,始拓河南地4;汉武大略,迁万户开渠溉田,恒固朔方疆。河行塞壤,谷果丰裕。秦有秦渠,秦家5富庶自此启;汉开汉坝6,汉伯7抵胡塞上居。辟汉源8,汉渠延绵两千岁;修唐渠,唐徕垦农百万生9。汉伯庭前马莲10艳,朔方宽背载富平11。虞郭12请复三郡,激河浚流,省费岁亿数,沃野千里,谷稼殷积;刁雍13岔河筑堤,艾山开渠,节灌十六字14,官课常充,民亦丰赡。李听15苦心,唤光禄16唐徕;毛鹏17浪漫,化网虫美利18。御史、尚书借命渠,七级、特进19阶比高。羚羊驰三坝20,白马21望七星22。沙深石坚,王公23兴叹,金积难竣,靖虏24不成。盛唐十三渠,普泽百万亩。千古河枉流,五代始漕运。宋浚唐徕汉源、旱涝无虞,其时地饶五谷、稻麦尤宜。党项本擅牧,西夏重农水。干渠十二处,溉逾百六万。李王25曾坝,已随拓跋悄悄逝;昊王遗渠,默守西陵26朔气中。大元荣以郭守敬27,敢将旧水谋新途。蜘蛛侠八百岁不老,都水系五朝代如初。明代添羚羊,腴两万顷;宁正28浚汉唐,兵食饶足。宁誉九边重镇,屯田积谷最多。王公全臣29,修渠宁朔30冠之大清;侍郎通智,开来皇渠31图以惠民。康熙、雍正接力治水,惠农、昌润两渠齐掘。清拥畅渠廿又三,居业富庶;岁滋厚田双百万,甲于秦陇。民国战乱国弱民苦,小开两渠湛恩云亭32。汉、唐、宋、明改朝换代,浚故开新,幽渠出河惠塞上;魏、夏33、元、清更姓易名,衰而复兴,民耕沃田实仓廪。

治水有技,兴利凭法。岁常光热充裕,宜农作;平野比降34恰缓,利灌溉。东汉兴水,技行艺施。抛石激河35成堤,潜坝36迎水飞沙。北魏时灌溉有制,薄骨律四番谷成37。西夏立天盛律38,规范用水严惩戒;党项设农田司,专责水务明主体。立埽斩埽39飞流控,水工巧技九州扬。元朝重水,河渠司宁夏专设;郭公40机巧,绝世技笑傲天下。插堰以跳水,木闸便调流41。明成水制,分灌遵法,封俵42节序,绵延不衰。汪文辉43石筑汉唐二坝44,跨之阔桥,桥穿廊、轩宇气,豁然耸瞻,诚塞上奇观;张九德45码头庇灵州城,形猪嘴46坝,坝护秦、洞泄汉47,河湖安澜,乃世纪功德。春末修闸挑渠浚,四月开水放北流。张公堤上望灵州,万点灯火念九德。全臣48擅技,暗洞砌石。大清治水,通智49勋卓。岁修守规,施工须寻准底石;行水有度,流淤明标水位尺。红柳沟,石环洞下洪峰过;七星渠,飞槽攀虹清流湍。钮公50舍出三载苦,唤来失业尽返乡。民国行测绘,始现地形图;桐选51一枪响,水霸从此绝。

九曲大河载故事,多少古渠流芳菲。蒙恬吼黄河,卫青鞭匈奴。大漠边塞,王维吟长河落日;贺兰山下,韦蟾赞塞北江南。秦王52坐灵州招八王盟会,肃宗53凭朔方续盛世辉煌。岳飞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留忠魂万世;天骄54驭雄鹰,莫过六盘高峰,遗哀惋千秋。日神55辉辉,谁为岩画作者?西陵默默,党项后嗣今何?庆王56钟情,歌赋八景宁夏,世外桃源留青塚;康熙胆豪,御驾亲征塞上,不战而胜葛丹57平。白马悯苍生,锦带拖渠,引大河润鱼米之乡;通郎58厚百姓,疏淤开渠,感苍天化四渠龙王。朱府台59刚烈,决然吞金自尽,为用人失察谢世;王道烈60执着,一状告倒山河,敢叫清流顺我来。

塞上两千载,风流最当代。经堤纬坝平野立,槽涵路桥水上横。当年王珣苦兴叹,锤凿不入,火醋不裂;新时水工大无畏,西开干渠,东出干渠。通一达二61,河贯农场;抢夏干冬,跃进成渠62。疏渠挖沟,排灌同重田恒沃;水旱轮作63,稻麦两收岁岁丰。褐石砌岸,久治河渠长乐舞;青柳护坡,亲水园榭未央歌。青铜嵌峡64,河缓高坝增溉效,电亮塞上鸟岛葱,令“苏修”颜汗;沙坡65迎水,清流左右稻果美,金格固漠列车驰,让世界仰观。砌涵架桥,祥龙振羽滋渴地;机鸣泉涌,母河四方66哺旱原。惜水节水,微滴管灌寻常用;兴宁美宁,民生产业水权流67。缘河而生,河襟渠,渠带湖,湖连七十二镜68;因水而兴,山牵田,田衣水,水沃八百万野69。

古灌区赫赫见证,史志文凿凿有言。故天府70,塞北江南旧有名;新秦中71,天下黄河富宁夏。宁夏引黄灌区四海无二,世界灌溉遗产人类辉煌。申遗喜成,赋以志之。

(作者系宁夏水利厅纪检组长)

注释:

1.水洞沟、鸽子山,分别为贺兰山下和黄河东岸附近发现的两处全国知名的旧石器时代人类史前文化遗址

2.宁夏引黄灌区处于腾格里、乌兰布和、毛乌素三大沙漠夹击之中

3.河套地区分为前套和后套,前套又分为卫宁灌区和青铜峡灌区

4.河南地,秦朝指关中盆地往北的黄河以南地区,本文指宁夏灌区

5.秦家渠,即秦渠,有专家认为是秦朝开发的;有专家认为是七级渠,谐音“秦家渠”

6.古时也将渠称为坝

7.汉渠的别称汉伯渠

8.汉延渠又称汉源渠(谐音)

9.唐元和年,灵州大都督府长史李听维修疏浚光禄渠,招徕百万开垦者,故改名为唐徕渠

10.马莲即马莲渠,汉渠的支渠

11.秦朝设富平县,后因匈奴侵扰,整建制回迁关中,即现在的陕西的富平县

12.虞郭,即虞诩(尚书仆射)、郭璜,二人上书皇帝请求恢复安定、北地、上郡三郡,被准。

13.刁雍,北魏时任薄骨律镇将,开艾山渠、薄骨律渠,在西岔河筑宁夏历史上第一座拦河坝

14.刁雍推行的治水执法:“一旬之间,水则一遍;水凡四溉,谷得成食。”

15.李听,唐元和年任灵州大都督府长史

16.光禄,汉古渠名

17.毛鹏,明朝嘉靖中丞

18.网虫是蜘蛛的别名,这里指蜘蛛渠,为郭守敬所修,后更名美利渠

19.御史、尚书、七级、特进,都是唐朝时的渠名

20.羚羊三渠:明代在中卫修羚羊寿渠、羚羊夹渠、羚羊角渠

21.白马,即白马拉缰传说

22.明代开发的古渠,具体不可考。相传泉眼山下有泉七眼,列北斗状,故称七星

23.王公即王珣,弘治年以右都御史巡抚宁夏,期间疏通汉渠、唐徕等渠,后开挖金积、靖虏渠因地质条件恶劣未果。

24.金积、靖虏,明朝王珣费尽心力开挖这两条渠道,终因地质复杂而中断。据考,现在东干渠一部分就是在金积渠的遗址上修建的

25.李王即李元昊,早先留有李王渠

26.即夏王陵

27.郭守敬,元朝著名的天文学家、数学家、水利专家。曾担任都水监,负责修治元大都至通州的运河。他新订的历法《授时历》,通行三百六十多年。受元顺帝之命,引大都西北的诸泉水,在金国原来运粮河的基础上重加修凿,东至通州入白河,全长一百六十四里,建坝湖十一处处,取名“通惠河”,沿用至今。郭守敬曾奉命修浚西夏境内的唐徕、汉延等古渠,开蜘蛛渠(后更名美利渠),更立闸堰,使当地的农田得到灌溉,事后升任都水少监。历史学家的共识评价,元朝治国最大的功劳是兴修水利,兴修水利的第一功臣即是郭守敬。

28.宁正,洪武年间任宁夏卫事,浚渠开田

29.王全臣,康熙年间任水利同知,大修汉唐渠

30.宁朔,即宁朔县

31.皇渠是老百姓对惠农渠的称呼

32.湛恩、云亭为民国所开支渠名,其中云亭为马鸿逵父亲马福祥的字

33.魏即北魏;夏即西夏

34.宁夏引黄灌区地势平缓,河道自上而下比降1/-1/,非常利于灌溉

35.船载石块,抛河道中,逐步形成引水坝的一种独特的施工工艺

36.设置在枯水水面以下、具有调整水面比降及限制河底冲刷等功能的河道整治建筑物。其作用:一是壅高上游水位、调整比降、增加航深;二是促淤赶沙,减小过水面积、消除不良流态。

37.见“节水十六字”

38.天盛律,即西夏国《天盛改旧新定律令》,其中第十五章专门对水利建设维护和灌溉管理等做了详尽的规定

39.埽,即卷埽,是西夏时期老百姓发明的一种治水技术,也称“草土埽工”、“草土围堰”。就是将当地的稻草、树枝、石块卷在一起,形成埽体,遇到洪水需要堵塞,河岸塌方,或者渠口调节水量时用到,方便实用,就地取材,名扬天下,此法一直沿用当下。立埽即设埽,斩埽即撤埽。

40.即郭守敬

41.插堰、木闸是用来抬高水位、控制流量的设备

42.灌溉实践中形成的“先下游、后上游,先高位、后低位”的灌溉制度

43.汪文辉,明隆庆年宁夏佥事

44.渠的别称

45.张九德,明天启年河东兵备

46.张九德在灵州城临黄河里建起猪嘴码头,有效地保障了灵州城安危。从此,灵州城再没有收到黄河的威胁

47.秦、汉指秦渠、汉渠

48.即王全臣

49.通智,清雍正兵部侍郎。在宁夏开挖惠农、昌润二渠,大修唐徕渠,为正闸桥墩刻画分数,标测水位。为西门桥、大渡口埋准底石十二,为宁夏水利事业做出卓越贡献

50.钮廷彩,雍正年任宁夏道观察使。在宁大修汉延渠,七星渠红柳沟上建石环洞、架飞槽等

51.桐选,即崔桐选,民国十七年任宁夏水利专员,到任不久,枪决了把持唐徕水权并形成利益共同体的豪绅黄厚坤和唐徕渠局长蔡乐善,大快人心

52.即李世民。杨广加封李世民,因其兵驻秦地,故其为秦王。这里指唐太宗。

53.安史之乱,唐明皇出逃长安,大唐江山岌岌可危,李亨投奔朔方节度使郭子仪,郭子仪助李亨灵州登基,挽救了大唐江山

54.即成吉思汗

55.日神,即贺兰山岩画的代表作“太阳神”

56.即朱旃,朱元璋之子。非常热爱宁夏,称“世外桃源”,在这里生活了四十多年直至终老,墓地在罗山脚下。朱旃组织编写了宁夏第一部地方志《宣德宁夏志》,写了大量脍炙人口的诗歌,“宁夏八景”之“贺兰晴雪”即为代表作。

57.葛丹,即葛尔丹。康熙到宁夏不久,葛尔丹闻讯自杀

58.通郎,即侍郎通智。因建设水利有功,死后被雍正封为“四渠总龙王”灌区老百姓年年开水时都要祭拜。

59.传说,清末宁夏府台朱某,因属下张总绅贪污水利工程款,致使渠道不能发挥作用。事发后,朱某惭愧难当,吞金自尽。

60.传说,清水河(别名山河)山洪曾屡淹没新堡庄稼和房屋,有个叫王道烈的人决心为民请愿。状告中卫县衙门,没有告准,他进京上告。到京后听说皇帝九月九号去香山烧香,趁皇帝下轿时喊冤。皇帝得知王为民请愿,便恩准了请求,并拨出专银。等王回到家时,驻地屯军已将清水河改道由泉眼山进入黄河。“王道烈告倒山河”的传说流传至今。

61.通一达二,即开通第一、第二农场渠

62.修跃进渠,开创了冬季大规模施工的先河

63.两年旱地一年水地的“三段轮作”方式,有效降低了水位,消除盐渍化

64.在苏联撤走专家、拿走图纸后,国内水利专家完全靠自己的力量出色完成了青铜峡大坝建设,让世界刮目相看

65.指沙坡头水利枢纽工程及治沙工程等

66.指固海及扩灌、红寺堡、盐环定四大扬水工程

67.宁夏在全国率先实行水权转换,开展生态、工业建设

68.即七十二连湖

69.现在宁夏引黄灌溉面积八百多万亩

70.宁夏在秦汉时期就被誉为“天府”,远早于成都平原“天府之国”命名

71.自秦朝统一以后至西汉时期“河南地”的新兴农业尤为繁荣,堪与关中地区相媲美,在当时被称为“新秦中”,是“塞北江南”的另一种描述

《新商务周刊》









































中科被评为白癜风联合诊疗中心
白癜风治疗偏方


------分隔线----------------------------
热点内容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