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铜峡的前身——富平 俯拍小坝 富平县是青铜峡市的前身,也是宁夏平原最早设县的地方。 富平县的设置始于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年),距今已有年的历史。为什么要称作富平?学术上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富庶太平”的简称。第二种说法是取“地平天成、丰富充满”之意,即治平、安定。 据专家考证,秦、汉富平县治所在,位于今吴忠市区西南,金积与关马湖之间。年至年,考古人员在关马湖一带发现余座汉墓群,出土陶制四合院模型等陪葬文物。说明墓葬群之地附近曾经有秦汉的古城。宁夏考古专家、宁夏博物馆李进增研究员等确认:“关马湖墓葬区,应是汉代北地郡富平县城的墓地。而富平县故址,应在距墓葬区不远的关马湖二中队附近”。 秦朝疆域图 秦朝为何要在此处设置富平县治,有其历史背景。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于公元前年,任命蒙恬为大将军,统领30万秦军北击匈奴。蒙恬率领的军队锐不可当,在黄河上游的河南地(今河套一带),击败匈奴各部大军,迫使匈奴逃到大漠以北里,不敢再南下牧马。 秦代行政图 收复河套以南地区以后,蒙恬奉秦始皇之命,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对战国时期秦、赵、燕等国的旧长城修缮加固增筑并连接起来,建成中国历史上的第一道万里长城。同时,临黄河修建34座县城,一说44座县城,其中包括故址在今吴忠地区的富平县等,并迁移内地的百姓到此居住、屯田,宁夏平原地区第一次得到开发。青铜峡市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移民就发生在这个时候。富平县成为北部都尉治所。其间,蒙恬还在牛首山北麓、黄河东岸修筑军事要塞—神泉障。 蒙恬 秦设富平县后,河套平原由于土地肥沃,灌溉便利,人民生活富庶,被人们媲美为仅次秦朝腹地——关中平原的“新秦中”。 到了西汉,朝廷继续沿用富平县称号。 东汉时,富平进一步升格为北地郡的治所。 那么,后来富平县又是怎么迁到了今天的陕西呢? 东汉后期,西北地区连续爆发了三次大规模的羌族起义,东汉王朝不得不与羌族进行了一场时间长达一百余年的民族战争,导致东汉朝廷灭亡,直接造成了富平县的内迁。 汉安帝永初元年(公元年),东汉政府强征金城(今兰州)、陇西、汉阳三郡(今甘肃东南部一带)羌人出征西域屯戍,羌人不愿意为朝廷卖命,行至酒泉,纷纷逃回,东汉政府命令各郡官吏出兵镇压,激起羌人起义,先零羌族首领滇零于富平称天子。东汉朝廷派大将邓骘、任尚以及马钧等统率大军镇压,但都被羌族起义军打败。滇零称帝后,几乎占领了除关中平原以外的整个西北地区。由于形势所迫,永初五年(公元年)三月,朝廷下诏令陇西郡、安定郡、上郡、北地郡内迁。其中,北地郡徙池阳(今陕西三原县北,一说陕西泾阳县西北)。这是历史上富平县第一次内迁。 对于朝廷令边塞四郡内迁,老百姓十分不满。“边民留恋故土”但“(政府)乃刈其禾稼,毁其房屋,破其积聚,强迫迁移。时连年旱蝗、饥荒,随道死亡大半。” 汉顺帝永建四年(公元年),在“寄理”之地过了11年后,皇帝采纳虞诩意见,决定将内迁的边塞四郡迁回故地。朝廷“使谒者郭璜督促徙者,各归旧县,缮城郭,置候驿。既而激河浚渠,为屯田,省内郡费岁一亿计。遂令安定、北地、上郡及陇西、金城常储谷粟,令周数年”。(《后汉书》卷八十七西羌传第七十七)。 随后的时间里,东汉官吏没有吸取教训,继续对羌族实行高压政策,迫使羌族发动了第二次起义。 永和四年(公元年),羌人为地方苛政所苦,再次掀起大规模起义。永和六年(公元年),朝廷决定复徙北地(郡)于冯翊(今陕西渭河以北,郡治今大荔县)。 公元年,伴随着第二次羌族起义的失败,北地郡在冯翊“寄理”了46年后,准备再次迁回原地,但走到了彭原(今甘肃庆阳附近)因种种原因停了下来,暂时落脚于此。西晋初年,富平又从彭原第三次东迁,落脚到陕西省的怀德。 自此,富平告别故土青铜峡,再也没有迁回来。陕西怀德也将其名更改为富平,并一直沿用至今。 拦河大坝 从设立到内迁,富平之名在青铜峡留存了余年。 如今的富平县,位于陕西关中北部。这个地方古代和近代名人辈出。秦朝著名大将王翦就是古频阳今陕西富平县人,此县有王翦墓。因此,富平历史上有“灭六国英雄故里”的美称。陕西富平县,也是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的家乡。8年4月,时任国家副主席的习近平到曾经是他的老家(秦汉富平县)——今吴忠市进行考察。 青铜峡市党史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 来稿投至:nxqtxshzhb .鍖椾含涓鐧界櫆椋庡尰闄?寰椾簡鐧界櫆椋庤鎬庢牱娌荤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