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管服:一场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 ——我区推进“不见面、马上办”审批服务改革工作纪实 自治区第十二次党代会吹响了“不见面、马上办”的改革号角,经过一年努力,改革工作硕果累累。截至去年底,自治区政务服务中心确定不见面事项项,占比达到62.7%。 今年年初,在国务院办公厅组织的网上政务服务能力第三方评估中,宁夏位列西北第一,全国第十一位,较上年提高12个位次。一年来,自治区政府高度重视,坚持刀刃向内、自我革命,大力实施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推动改革工作破浪前行。 打通信息“堵点”方便企业和群众办事 今年1月,宁夏华电供热公司申请《关于审批华电灵武电厂向银川智能集中供热项目穿越唐徕渠、汉延渠工程建设方案》时,通过网上申请、网上受理,在9个工作日内完成了4处穿渠道、一处新建桥梁建设工程,5项建设方案一次集中审批,大幅减少了审批时间。 “水利厅于年底率先打通‘政务大厅行政审批系统’应用平台与水利厅专网‘水慧通’应用平台间‘堵点’和‘断头路’,与自治区政务服务中心完成了‘不见面、马上办’对接,实现了两个平台间的硬件与软件无缝对接。”据自治区水利厅驻自治区政务服务中心窗口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水利厅实现了全部行政审批事项全流程网上办理,企业和群众可以在网上申请事项并在网上获取批复。 记者打开宁夏政务服务网,看到系统在页面设计上采用“淘宝式”导航,将部门办事、法人办事和个人办事分层设置,便民服务和查询服务类别分明,页面标识鲜明、栏目清晰、便于搜索和评价。据自治区政务服务中心运行协调处副处长李辉介绍,经过近5个月的集中攻关,宁夏政务服务“一张网”于去年底上线运行。通过“一张网”,实现了个县以上审批部门全链接、区市县乡村五级全覆盖。 李辉说,目前来看,宁夏政务服务“一张网”实现了全覆盖、标准化、要素全,主要表现在“一张网”一通到底,行政审批事项实现了同源发布、同步更新、统一管理,事项要素由23个扩展为87个,其中59个做到了全区统一标准,是目前全国梳理最彻底、最全面的。其中,因公出国(境)经费审批和二级建造师资格认证升级为全程网办事项,全区电子证照库已配置多个证照模板。 部门大联动共建政务服务“一张网” 近年来,我区形成了覆盖区市县乡村五级的政务服务体系,所有市县区均设立了政务服务中心(政务大厅),所有乡镇均设立了民生服务中心,92.7%的行政村设有便民服务代办点。然而,在政务服务“一张网”建设过程中,信息系统整合难度大,分级管理、分级建设造成事项梳理难度大,改革遭遇衔接瓶颈。 因此,尽快实现服务事项标准化是推进“不见面、马上办”改革工作的关键所在。 李辉介绍,按照“三级四同”,即自治区、市、县三级同一事项、同一名称、同一编码、同一标准原则,宁夏政务服务中心采取“基本目录+本地事项”方法,集中4个多月时间,组织区直42个部门近人次,对各行业系统的行政许可、行政给付、行政征收、行政确认、其他权力事项和公共服务事项进行了全面梳理,确定“三级四同”事项项,具体办理项余项。 按照行使层级将事项派发到市县(区)及乡镇(街道),自治区政务服务中心组织各市县(区)近人同时在线,将多万条数据同步录入宁夏政务服务“一张网”。事项管理包括目录、实施、审查、法规等内容,对申请材料、特殊环节、审查标准、办理深度等关键要素,进行了全流程规范,实施全生命周期动态管理,实现了管理一体化、一标化,为跨部门、跨区域、跨层级不见面办理奠定了基础。在考评中,我区网上服务规范化程度在全国评估中单项位居第一。 发力改革难点彻底打破信息孤岛 “部门内部压缩流程、简化要件相对容易,跨部门、跨层级的联审联办协同难度较大。”自治区政务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不见面、马上办”改革目标落地的难点在“区域评、联合审”。针对这一难点问题,宁夏政务服务中心充分发挥窗口首席代表“一手托两家”的作用,协同配合工商等部门开展“多证合一”改革,会同发改委、住建厅等部门推进“多评合一”“多图联审”,印发了《企业投资项目“多评合一”方案》,在各级政务大厅设立“多评合一”窗口,指导宁东等地开展“区域评、联合审”,有效压缩了项目审批时间。 目前,宁东、青铜峡等地企业投资项目已有50天左右完成审批的案例。“多图联审”已完成网上电子审图建设方案,拟于近期在宁夏政务服务网上线运行,切实破解项目审批效率不高的瓶颈。 党的十九大强调,要善于应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化手段开展工作。鉴于政务服务工作在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宁夏政务服务中心将精准发力破解制约改革纵深推进的瓶颈因素,重点是解决好“多评合一”“多图联审”问题,大幅压缩项目审批时间,推动审批服务理念、制度、作风全方位变革,优化办事创业和营商环境,全力推进“不见面、马上办”改革落地见效。 来源:华兴时报 温馨提示 通过“宁夏政务服务”白癜风早期能治愈乌鲁木齐治白癜风最好的医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