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8日,在青铜峡市陈袁滩镇种粮大户范绍安的黑小麦地里,他正在认真地看着手机。没用半分钟,手机屏上显示:“一次性施肥氮磷钾的用量……”范绍安拿着手机向记者展示:“咱这地缺啥成分,该咋补充,手机里都说明白了,每亩地一次性施配方肥40公斤。” “这个信息准吗?按照这样的配比施肥,能获得高产吗?”记者问道。说话间,范绍安将手机上测土配方施肥手机综合信息服务平台服务软件打开,果然就在地图上找到了自家地块的位置。“快看,一会儿工夫,手机就把这块地需要的肥料掺合好了。咱以前都是统一购买化肥再凭经验掺肥,而这上面有土地质量分析,还提供具体的配方呢。”范绍安喜笑颜开地说。 土地施肥也能通过手机实现私人订制?青铜峡市农牧局农技中心主任解小涛解读了定制流程,测土配方施肥智能手机信息查询是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由第三方技术服务单位建立——青铜峡市测土配方施肥手机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将农技部门多年土壤采样、化验、试验得出的田块地理水平数据录入平台,得出有效的测土配方施肥方案,实现快速便捷查询。这个服务平台的开通,既增加了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让农民种地由体力型向智能型转变,也为粮食生产者提供较为准确的施肥方案,从而逐步实现化肥零增长的目标。 “这回我们农民也‘洋气’了,自从有了测土配方施肥手机平台后,每亩地施肥方案也有了细化和区别。以前按照一种模式施肥,有的地方该施的肥没施足,有的地方不该施的又施多了。现在,有了‘手机专家’的指导,农田不仅可以吃上科学的‘营养餐’,而且一亩地能省下20块左右的肥料钱呢。俺承包的亩地,化肥钱一年就能省下多块。”范绍安满脸笑容地说。 袁滩村的杨占魁与庄稼地打了一辈子交道,做梦也没想到,在60多岁的年纪还能用手机种地。“去年我种了4亩多地,凭着老经验洒了化肥,结果每块地氨都洒多了,稻子全趴倒了。“今年种地俺心里就有底了,通过测土配方,拿着手机站在自家地里就知道化肥咋个配比,买多少合适,省钱又省力。”杨占魁兴奋地说。 记者马一萍实习编辑强欣 赞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