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8/12/5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永远铭记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宁夏的亲切关怀

青铜峡市:坚实的足迹辉煌的成就

青铜峡市位于黄河上游,宁夏平原中部,东隔黄河与吴忠市利通区相望,南以牛首山为界和中卫市中宁县接壤,西至明长城毗邻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左旗,北连银川市永宁县。南北长60多公里,东西宽30多公里,行政区域总面积平方公里。青铜峡市原为宁朔县,建置较早,历史悠久。年8月15日,撤销宁朔县,设立青铜峡市(县级),市人民委员会驻青铜峡镇。年6月29日,撤销青铜峡市,设立青铜峡县,县人民政府迁址小坝。年12月17日,撤销青铜峡县,恢复青铜峡市。年2月9日,青铜峡市正式挂牌,市人民政府所在地小坝镇(年7月更名为裕民街道)。截至年底,全市辖峡口镇、青铜峡镇、大坝镇、小坝镇、瞿靖镇、邵岗镇、陈袁滩镇、叶升镇8个镇,裕民街道办事处,国营连湖农场、树新林场、良种繁殖场3个农(林)场,共计86个行政村个村民小组;辖区内行政机构56个、事业单位个、城镇社区21个、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家。全市常住人口人。

历史长河奔腾不息,一个甲子转瞬即逝。6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40年来,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和经济社会突飞猛进发展的浪潮,青铜峡市委、市政府团结带领全市各族人民,全面落实党的各项方针政策,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开拓创新,攻坚克难,团结一心,务实苦干,全市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农业农村经济发生深刻变革,工业经济迅猛发展,市场经济不断繁荣,人民生活蒸蒸日上,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综合实力显著增强。自年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到年全面开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征程,是青铜峡市有史以来发展最快的60年,全市经济及社会各项事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中央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青铜峡市同全国一样迈入改革开放“快车道”。经济总量迅速扩大,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年青铜峡市地区生产总值为0.3亿元,年增长到1.2亿元,年达到.6亿元,分别是年的倍、年的倍。~年,近40年间全市生产总值年均递增%。经济总量和规模的迅速扩大,带来的是人均生产水平的大幅提高。年,青铜峡市人均生产总值仅元,年上升到元,年突破万元大关,年攀升到2万元。年,全市人均生产总值为5万元,是年的倍、年的63倍。全市经济结构不断优化,三次产业结构从年的46.4∶38.9∶14.7,调整为年的23.9∶67.6∶8.5,年的11.9∶66.2∶21.9,再到年12.7∶60.3∶27,第一产业比重逐年下降,二、三产业比重逐年上升。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达到亿元,分别是年万元的倍、年万元的倍。

农业农村深刻变革。自治区成立之初,青铜峡市农业生产处于较低水平,生产基础和生产能力非常薄弱,基本以手工为主和靠天吃饭。年,全市农业总产值为万元,粮食总产量为4.6万吨。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胜利召开,吹响了农村改革的号角,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标志的改革率先拉开了我国农村改革开放的序幕,农村生产力得到极大解放,农民生产积极性空前高涨,农业生产得到长足发展,农民收入稳步增长。党的十八大以来,青铜峡市按照现代农业发展战略,加快推进农业区域优化布局、标准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农业生产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全市建成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基地1个、自治区级示范基地2个,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32家,入选首批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实验示范区,叶盛镇被评为第七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镇。年,全市农业总产值达到20.5亿元,比年增长.3倍,比年的万元增长46.8倍;粮食总产量为28.7万吨,比年的4.6万吨增长6.24倍、年的9.6万吨增长2.14倍。

工业经济迅猛发展。年,伴随国家第一个国民经济五年计划的实施和青铜峡水利枢纽建设工程开工,宁朔县委提出《关于发展地方工业十年规划意见》,成立地方工业建设委员会。相继建成县砖瓦水泥厂、服装厂、小坝水电站、公安砖厂、制糖厂、棉花加工厂、粮油加工厂和麻袋厂,由此奠定了青铜峡市工业经济起飞的基础。年,全市实现工业总产值万元。年,青铜峡水利枢纽工程竣工,首台机组发电,青铜峡造纸厂、青铜峡铝厂、青铜峡水泥厂、青山试验机厂和青铜峡县电机厂、农机修造厂、化肥厂等中央、区属和地方工业陆续建成投产,古峡大地现代工业体系初具规模。年至年,青铜峡市依托能源充足、交通便利等有利因素,积极争取中央和自治区、吴忠市大力支持,先后筹建青铜峡树脂厂、磷肥厂。进入新世纪特别是近年来,青铜峡市强化政策扶持、强化项目带动、强化创新驱动、强化协调服务,紧盯打造“老工业基地转型升级样板区”目标,坚定不移地把发展工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1号工程,加快发展先进装备制造、新材料、现代纺织、精细化工等主导产业,坚持政策向工业倾斜、资金向工业集聚、精力向工业集中、目光向工业聚焦、服务向工业覆盖,抓大与扶小并举,内育和外引并重,扩张和提速并进,持续“盘活存量、做足增量、做优质量、做大总量”,奋力开创调优结构、转型升级新型工业化道路。传统企业逐步做大做强,装备制造、新材料、现代纺织等新型产业规模不断扩大,能源电力、冶金化工、建材装饰、农副产品加工、皮草制作、装备制造六大支柱产业工业集群基本形成,规模以上工矿企业达到近家,初步实现由初级加工工业向现代化新型工业的转变。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总产值.7亿元,分别是年万元的倍、年万元的倍。全市民营经济占全市经济比重达到51%。先后荣获“中国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百强县”“中国县域经济科学发展范例城市”等称号。

消费市场繁荣升级。60年来,历届市委、市政府持之以恒地把发展市场经济和商贸流通业作为改善人民生活、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举措,强力推进,消费品市场在改革中逐步走向繁荣。特别是近几年,青铜峡市围绕打造“印象黄河?彩虹之上”文化旅游品牌和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市目标,坚定不移地把旅游业提升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中之重,坚持文化搭台,经济唱戏,整体规划布局全域,按照“全景、全业、全时、全民”模式,丰富旅游发展内涵,创新旅游发展业态,健全旅游发展体制,提档升级黄河岸边旅游线,拓展开辟稻花香里旅游线,优化布局贺兰山下旅游线,力促第三产业快速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旅游产品的旺盛需求。截至年年底,全市市场经营主体总量达到户。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22.3亿元,分别是年万元的.6倍,年万元的49.1倍。年,全市接待游客.2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3亿元,同比增长11.5%。

民生民利大幅改善。60年来,青铜峡市各级党组织始终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全力以赴解民忧、惠民生。年,全市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达到元,是年年平均工资水平元的.7倍、年元的97倍;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元,比年元增长56倍;农民人均年纯收入元,比年的元增长倍。全市参加城乡居民养老、医疗保险人数分别达到人和人。

生态环境显著改善。党的十八大以来,青铜峡市深入推进“生态立市”战略,扎实开展“蓝天碧水?绿色城乡”“绿盾”专项行动,持续深入实施防护林、封山禁牧、退耕还林还草还湿、防沙治沙等生态建设工程,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13.5%;切实保护耕地和矿山资源,土壤污染得到有效遏制;全面落实“河长制”,有效推进河湖沟渠保护和水源地治理,黄河过境段断面水质监测达标率%,总体保持稳定。青铜峡鸟岛国家湿地公园试点通过国家林业局验收并授牌,正式进入国家湿地公园行列。昔日随处可见的臭水沟、黑烟囱基本消失不见。如今的青铜峡,碧水蓝天,栖鸟飞鹭,一幅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壮美画卷。青铜峡市二代林网工程建设项目被评为全区一等奖,进入“全国造林绿化百佳县(市)”“中国特色魅力城市强”行列。先后被国家有关部门评为“全国十佳休闲宜居生态城市”和“国家园林城市”。

回顾过去,励精图治;展望未来,任重道远。在认真总结60年来取得的巨大成就的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青铜峡市的硬件基础仍需加强,经济发展水平同发达地区相比,尚存在较大的差距,加快发展的任务仍异常艰巨而繁重,仍需我们作出坚持不懈的努力。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开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新时代。在喜迎自治区成立60周年新的起点上,青铜峡市经济社会发展将进入新的历史阶段。我们深信,有60年经济社会发展所积累起来的宝贵经验和坚实物质基础,青铜峡市各族人民一定会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紧紧围绕自治区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的各项战略目标,主攻工业转型和旅游业提升“两大主题”,突出经济转型发展、生态环境保护、民生事业进步、党的建设“四个重点”,狠抓“七项工作”,团结一心,攻坚克难、务实进取,为建设实力、活力、魅力、和谐、幸福青铜峡,与全国全区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

(作者系吴忠市委常委、青铜峡市委书记)

(来源:《共产党人》)

石瑞林

赞赏

长按







































北京最好白癜风医院在线咨询
北京哪个白癜风医院最好


------分隔线----------------------------
热点内容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