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1/20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我们都是张岭的孩子之二十

——我眼中的“局子弟”作者:严丽萍诵读:林会玲9年前,儿子出生,同事们见了他都会逗几句:“又一个局子弟出生了。”1年前,女儿出生,我对着她傻乐:“你呀,和哥哥一样,也是个小局子弟……”“局子弟”,是我们水电三局人对职工子女的亲切称呼。有人说,局子弟在上个世纪90年代前都可以享受“接班”政策,从出生就不愁就业,有着一份得天独厚的优待;也有人说,局子弟从小跟随父母南征北战四处旅游,有着一副见多识广的神态;还有人说,局子弟见惯了家人的聚少离多,自幼独立、坚强,有着一身桀骜不驯的性格。认识局子弟,从刚来三局报到开始。那时,来自全国各地的新分毕业生都是只身前往,自己办手续,自己拎行李。但有那么一群人,一见面就围坐在一起热闹非凡。对他们的自来熟,我表示诧异。其中一个假小子性格的叫畅的女孩儿告诉我,他们的父母若干年前就在一个或几个工程项目共事,他们从小就在一个或几个工程营地长大,大一些了,一起上三局幼儿园、三局学校,兜兜转转,当年的“发小”、校友,如今又成了同事。我不禁有些羡慕。是一种怎样的缘份,才能让从小到大的伙伴始终陪伴左右!但是畅告诉我,在三局子弟当中,这太常见了。他们有的天生喜欢远离喧嚣的城市,去大山深处听机器轰鸣,有的骨子里就喜欢戴上安全帽、当一名建设者的感觉;还有的就是单纯想要继承父辈的事业。所以大学毕业后,他们选择留在三局。畅说,很多人都说局子弟娇生惯养吃不得苦,其实不然。同龄孩子在游乐园里玩耍的时候,他们就在深山里住着彩钢板房,在大坝旁看混凝土浇筑,对围档上的操作流程和安全标语倒背如流;别人都有爸爸妈妈每日的陪伴,他们只能默默地把对父母的思念画成图画,写进日记;家里电灯坏了水管漏了,他们拿出工具箱自己琢磨直到修好。爸妈在外包项目一去就是大半年,“有困难,靠自己”,这是孩子们遇到问题解决问题的首选思路。他们渴望父母的疼爱,更期待每一次爸妈回家的相拥,但还没有尝够共享天伦的甜,又要承受天各一方的苦。——尽管这样,他们还是义无反顾地选择了三局,因为在每一个局子弟的心中,都有一种无法定义、无可替代的情愫。畅的这番言语,让我对这群子弟的敬佩之心油然而生。其实我自己也是一名国有矿业的子弟,从小在矿山旁、铁道边长大,坐过爸爸开的电铲,看过铲兜将一方方从井下采出的矿石装进火车车厢,向列车挥手,看着它消失在冶炼厂的方向。父亲的工作反复单一,春秋冬夏,周而复始,直到他退休,轻抚着电铲的每一颗红色的、绿色的、黄色的操控按钮,落下眼泪……但却让我从小在心底埋下一颗种子,一颗爱我们企业的种子,一颗想要扎根那里的种子。——当然,因为企业改制,我毕业的时候,恰逢企业减员增效,也不再有“接班”制,我们那批子弟全部被关在家乡企业的大门外。——好在水电三局敞开怀抱接纳了我,让我那颗正在萌牙的种子,找到了扎根的沃土。我想,三局子弟心中的情愫,大抵和我爱家乡的企业,是一样的吧。不知不觉中,我的年龄又长一轮,在水电三局工作也已经十二个年头了。在这期间,我又结识了一大批局子弟,老中青都有。聊起子弟的话题,他们总能喋喋不休,我也总是听得饶有兴趣。一位叫建峡的阿姨跟我说,老一代局子弟中,许多人名字中都会带个“峡”字,“建峡”、“海峡”、“玉峡”,因为出生的时候,恰逢父母参建刘家峡、青铜峡水电站;而他们那一代的子女名字当中,又多带有“安”字或“康”字,因为孩子出生时,三局人正在举全局之力修建安康水电站。比我年龄稍长的叫建安的同事,最喜欢聊三局光鲜繁华的俱乐部和引得父老乡亲都点赞的业余篮球队,据说当年横扫一方,辉煌空前。年出生的小桦,一说起子弟那些事儿就眉飞色舞,让她饱有优越感的幼儿园,从小学顺着上到高中的学校,医院,还有让她魂牵梦萦的张岭麻辣烫。当然,也在无意中认识一些散落在局外的局子弟,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最终,他们没有选择三局。远嫁的雯雯说,如今三局业务板块不断增加,出门在外,经常会看到建筑工地高处有“水电三局”的标识,就像看到幼时的营地,就想要去近处看看有没有熟悉的身影。在房地产公司工作的小黎说,几乎每天都要登录三局的网站和







































白癫疯有治好的吗
白癜风好得了吗


------分隔线----------------------------
热点内容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