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2/19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一城山色半成湖

Part.01风陵渡口初相见,一遇杨过误此生。谙熟金庸武侠小说的读者,想必对这句诗意的描述并不陌生。风陵渡在山西运城,地处黄河“几字”东转的拐角,是山西、陕西、河南三省的交通要塞,曾是黄河上最大的渡口。殊不知,一字谐音,在宁蒙交界的河套平原,历史上也曾有个叫做“风铃渡”的地方,即现今石嘴山市惠农区石嘴子渡口,其位置在今天的石嘴山黄河大桥北1.5公里的地方。山石突出如嘴,名曰石嘴子一块石头成就的传奇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千里奔腾而来的母亲河与绵延八百里的巍峨贺兰山余脉在这里骤然相遇,合奏出一出水与石的交响乐。历经千百年的冲击,被波浪拍打的河岸,冲刷出一尊奇石,凸出如嘴,形呈翩然若飞之姿,状若瑞兽吞波之势,突兀嶙峋,造化天成。“石嘴子“之名即由此而来。此地水势平缓,早在秦汉或者更早时期,就有船只往来,明清时已形成远近闻名的水运码头,别称风铃古渡。一河之隔就是内蒙境内,延绵的灰黄色台地伸向远方,与低处平展开阔的河面勾勒出苍凉雄浑的画面。旧中国的石嘴子渡口日暮乡关长河悠悠两岸渡口是对着的,摆渡却不是河里直来直去,而是要把船只逆水拉到彼岸渡口斜上方更远的位置,才能顺着水流斜着划过去。旧中国的摆渡完全依赖人力,航线被私人所垄断,船夫收入低,生活艰辛,赶上下雨涨水,翻船遇险是常有的事。新中国解放后,年公私合营,国营石嘴山渡口成立,渡船慢慢地变成轮渡,有了机械动力,运输效率飞速提升。随着经济发展,石嘴子渡口运输业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新面貌,赶到旺季,在码头能等候摆渡的汽车、拖拉机、畜力车,加之河东、河西赶集的人有时为了过河,排队等候1公里之长。石嘴山黄河大桥通车盛况现今黄河边依旧留守的打鱼人繁荣的景象持续了近四十年,年10月,石嘴山黄河公路大桥正式竣工通车,天堑变通途,现代化的桥梁取代了原始摆渡,吨的渡船闲置停用,石嘴子渡口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黄河两岸,一代人挥之不去的石嘴子渡口记忆就此谢幕。现今,石嘴子渡口沿岸所在地方,已经成为石嘴山公园的一部分。被称之为石嘴子的巨石,依旧矗立在黄河岸边,和南侧的黄河大桥遥遥相望,默默无声地见证着戎狄牧马、烽火狼烟、商贾云集、万船竞发、沧海桑田的岁月风云。Part.02翻阅历史上的宁夏区划调整,石嘴山一带的行政变革或许最为频繁和复杂。倘若一个外地人,说去吴忠、中卫,听者第一时间就知道他说的目的地,但于石嘴山,却绝对是例外。一定要问清是去大武口,惠农或者石炭井,这几个地方虽说都属于石嘴山下辖区,彼此可不是紧挨着的。遑论外地人,本地人亦不甚清楚。作为一个青铜峡人,小时候我对石嘴山的认识就是煤矿和钢厂,城市就在坐落在矿山里,真有机会实际踏访,却发现无论是地理还是人文完全颠覆了自己的固有认知。间隔40公里的惠农区和大武口区石嘴山区与惠农县曾经的界碑历史上,石嘴山和惠农缠绵悱恻的隶属关系非常复杂,可以上升到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辩证关系。当地县誌用长篇大论的文字进行陈述,看得人如坠迷雾,不明就里。大致逻辑应该是这样的:宁夏地区从有历史明确记载开始,曾先后隶属于北地郡和朔方郡。石嘴山(石嘴子)的地名,有明确文字记载开始自明朝,晚晴光绪年间(年)石嘴山正式设镇(今惠农区)。惠农的地名,则取自流经该地的“惠农渠”,这条引自黄河的灌溉农渠开凿于清雍正年间,由雍正皇帝钦定命名,寓意“”惠泽于民”。老百姓出于感恩,称这条渠为“皇渠”,也称小黄河,后来演变为今天的“黄渠”,也就有了后来的黄渠桥。旧日惠农渠今日惠农渠民国十八年(年),宁夏建省,民国二十三年()年,惠农设县,石嘴山是隶属于惠农县的乡镇。年解放,惠农县人民政府正式成立,下辖六个区,二十七个乡,一百八十个行政村,涵盖了今天石嘴山几乎所有的区域。年,撤销惠农县,成立了县级石嘴山市,政府驻地石嘴山镇(今惠农区)。年,银川以北成立了银北地区,地委机关驻地为隶属当时平罗县的大武口镇。年,银北地区撤销,县级石嘴山升格为地级石嘴山市。原县级石嘴山市分为石嘴山区和郊区,年,撤销石嘴山郊区,恢复惠农县。随着区域隶属的调整变迁,七十年代中期,石嘴山市机关由石嘴山区(今惠农区)迁往曾名不见经传的大武口,大武口区取代原石嘴山区(今惠农),成为石嘴山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石嘴山老城(惠农区)大转盘石嘴山老城(惠农区),城市不大风景如画本世纪初的年,石嘴山又一次进行区划调整,原石嘴山区及惠农县变更重组为今天的惠农区,石嘴山区不复存在。但是这种区划调整还有继续生变的可能。纵观七十年来,石嘴山老城的发展,因为黄河古渡被公路大桥所替代,失去了水旱码头的重要支撑;因为政府搬迁失去了牵引区域发展的主导权;因为煤炭和钢铁等重工业的改制,经济引擎接连熄火,接连的打击,一度让这座城市迷雾重重,敢问路在何方?现今生活在惠农区上了年纪的老人,对这座城市名称的翻来覆去最有感触,他们还是习惯性地称呼惠农区为“石嘴山”。称呼大武口为“大武口”,对政府的行政区划调整内心深处并不买账。尽管市委机关在大武口,医院、石嘴山市第一中学等最优质的医疗、教育机构还驻扎在此。还有新成立的石嘴山海关落地惠农区,老城区依然保持着相当雄厚的实力。Part.03石嘴山老城区清晨六点的惠安大街石嘴山老城(惠农区)夜景石嘴山老城(惠农区)人民商场早在明清时期,今石嘴子所在的石嘴山老城(惠农区)一带就形成人口聚落,山名被借用为地名。表里山河,这里是通往漠北的重要通道,作为宁夏的北大门,是宁蒙交界的锁匙咽喉。黄河文化、贺兰山文化、西夏文化、游牧文化、农耕文化以及矿山文化、回族文化、移民文化在这里互相交融,和谐互促,赋予了这片土地的自强不息的厚重和克难进取的精神。依托便利的水运,这里曾是河套蒙汉贸易、农贸交易的主要水旱码头。建国后,国家层面启动的“三线建设”更是赋予这片土地旷古空前的发展机遇。年,国家煤炭部决定以石嘴山为中心,由贺兰山北段、黄河两岸15个矿区组成西北煤炭基地,以此解决包兰铁路、包钢、酒钢和甘肃、青海、宁夏驻地的用煤。年,石嘴山煤炭处筹建成立,年,第一煤矿产出了宁夏的第一吨煤,年石嘴山发电厂产出了宁夏的第一度电,同年石嘴山钢铁厂成立、产出了宁夏的第一吨钢。石嘴山钢铁厂改制为今天的恒力钢丝绳厂股份有限公司石嘴山发电厂曾经的知青点涛涛黄河拍打河岸,诉说着第一代石嘴山拓荒者手拉肩扛羊皮筏子运输机械辎重,在天寒刺骨的河水里打捞设备的工业发展史。巍巍贺兰山风起云涌,鸣奏着工业强劲发展的号角。五湖四海,开放包容。来自北京、天津、上海、东北、杭州的三线建设者们纷至沓开,用青春的激情、奉献的热血,乃至牺牲的生命共同建设起这座城市的高楼大厦。石嘴山老城是典型的移民城市,自上世纪五十年代,石嘴山矿务局成立(机关设在今惠农区),来自祖国各地的十万知识青年和工程技术人员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千里迢迢,来到“风吹石头跑,遍地不长草,天上无飞鸟”的塞北边陲石嘴山,加入了煤炭大会战。很多建设者们在这扎根,工作,生活,生儿育女。他们的子女又成为石嘴山的第二批、第三批建设者。七十年以来,创业者和子孙后代为国家建设和振兴宁夏经济做出了永垂青史的积极贡献,曾经的不毛之地成长为宁夏重工业的摇篮黄河大桥下的大铁船、广场的游乐园、二中后面排水沟上的浮桥和飞槽、河坝上的大柳树、春晖市场边的麦田,还有一中门口的白帐篷凉皮摊和对面的果园、浴池对面冷饮部两毛钱的冰砖、甜食部的糖麻丫不知勾起了太多七零后八零后的回忆。原石嘴山火车站更名为惠农火车站师资雄厚的石嘴山市第一中学历史悠久的石嘴山市第二中学新世纪,全国多地资源型城市面临枯竭,石嘴山矿与石炭井号矿产能相继告急,此后的十多年,应该是石嘴山最落寞的一段时期,宁夏第二大城市的头衔让给了资源相去甚远的吴忠。能源枯竭,这是全国所有资源型城市必将面对的事实。长期工业发展,环境持续恶化,宜居质量持续下降,工业重镇饱受“沉陷之殇”。都市圈提速,无论是大武口还是现在的惠农区,不同程度受到首府银川的虹吸效应,人口大量外流。但是就惠农而言,人口流失的早,最困难的时期已经过去了。加之银川的人口虹吸效应已到瓶颈期,留下的将是城市复兴发展的中流砥柱。长远来看,城市之间的差异势必会不断缩小,返乡就业必定会成为潮流。石嘴山矿区一角补天裂-矿区实施生态修复现今的惠农区(石嘴山老城),很容易被拿来和大武口区做对比。石嘴山的优势:地理位置优越,硅石煤炭资源丰富,交通便捷;大武口的优势:石嘴山市行政中心,太西煤主产区,装备制造业有雄厚基础。实际上,双子星并没有成为石嘴山市整体实力提升的左膀右臂,两区互动似乎并不紧密。相比南面的吴忠市利通区和临近的青铜峡小坝,同城化的步子迈得很大,两座城市积极靠拢,建设连成一片。反观大武口和惠农区,直到年,才开通了公交车,全程58公里,跑下来需要两个小时。如果一定要作出深层次比较,那就是大武口没有太多的历史包袱。大武口可以轻装上阵,得到各种政策倾斜,惠农所在的老城区则步履沉重,历史遗留下来的问题太多太多,碰壁在所难免,破壁才是最终目的。最新一轮区县合并以来,发展还是有目共睹,城市宜居环境日益改善,建起了七彩园和矿区公园,还有河滨新区和新型工业产业园的加快建设,惠农转型成效显著,已经捱过了最艰难的那段日子。石嘴子公园(摄于年10月1日)秋染长河·旭日东升惠农区继承了石嘴山人勤地灵的历史基因,年度人均GDP超过全国水平,年上半年惠农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1%,居全石嘴山五区县第一,全自治区二十二个县区第二。作为宁夏大地的北翼,惠农最大的优势是依山傍水,地处宁蒙交界,工农皆宜,医疗、教育资源丰富,医院,吸引了临近乌海、阿拉善等很多周边病人前来就诊。此外,石嘴山的陆路口岸很有潜力,物流、货运、仓储、进出口业务已经呈现出发展活力。作为风口,只要打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建设好城市基础设施,二次腾飞只是时间问题。石嘴山被一贯称作煤城,外地人脱口而出的印象是脏乱差,脑海中出现的景象是黑烟滚滚、气味刺鼻,新穿的衬衫一天领子变黑......如今驱车在平坦开阔的山水大道上,平坦开阔的道路两侧绿树成荫,街道上干净整洁,城市里怪石争奇,花草斗艳;徜徉在黄河边的公园,成片的湖面波光粼粼,群鸟翱翔......一个显山、露水、透绿、通畅、和谐的新型园林城市伴随着一股清风扑面而来。国家一级保护植物四合木黄河岸边的沙枣树(摄于年10月1日)城市还是那座城市,名称并不代表什么,几千年来,名字一直在变,但城市底蕴和色彩却不断沉淀和浓重。在贺兰山下,惠农和内蒙交界的地方,有一种生存了一千年的植物“四合木”,这是堪比额济纳胡杨的珍贵物种,号称是植物中的大熊猫。像极了这片大地和世世代代生活在这里的住民不因名改而落寞,不因境迁而消沉的自强精神。在黄河岸边,挺拔着一株株沙枣,相比蜚声在外的枸杞,这也是宁夏的特产,尽管貌不起眼,渺小丑陋,但是它耐寒、耐寒、耐碱、耐沙、更耐寂寞,像极了奋发不屈的石嘴山人,面对未来,乘风破浪,全力开拓,他们势必创造全新的辉煌。汤俊ing

惬听风吟·感悟人生



------分隔线----------------------------
热点内容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