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对宁夏已经十分熟悉? 千万不要小瞧这片你从小生活的热土 宁夏也有许多你可能不知道的“秘密” 一起来看看吧! 1、宁夏首府银川什么时候开始叫银川 “银川”作为古地名,最早见于《新唐书·地理志》:“银州银川郡”。故址在今陕西省米脂县东北。 宁夏地方文献上出现“银川”一词,约在明末清初。一些官吏、文人在咏唱宁夏平原沟渠交织如网、湖泊珠连其间的秀美景色时,用“银川”形容其水光潋滟、水映晴光的水乡风光。 (图片来源网络) 清雍正年间,“银川”一词,逐渐有了指代地域的地名含义。如《惠农渠碑记》上有“黄河发源于昆仑,历积石,经银川,由石嘴山而北……”的记载,碑文上的银川,已泛指银川平原引黄河灌区了。 清乾隆年间,宁夏知府赵本植在府城(今银川城区)创立“银川书院”,又有汪绎辰纂修《银川小志》。“银川”一词的指代范围趋于具体、明确,已初具地名意义,并逐渐成为宁夏府城的代称。 年,宁夏省城(今银川城区址)改为建制市,正式定名为“银川”。地名一直沿用至今。 (图片来源网络) 2、天下黄河“富”宁夏,富在哪? “天下黄河富宁夏”这句话只有脚踩宁夏大地,行过黄河两岸才能有深切体会。大河延绵,灌渠纵横,自中卫黑山峡奔流而来,滋润着沃野千里的宁夏平原,生生不息。 天下黄河“富”宁夏,富在灌溉。早在汉武帝时期,我们脚下的这片土地就已经被改造成西北最古老的大灌区之一,再经过历代垦殖发展,就有了“塞北江南”的美誉。 (图片来源网络) 其次富在水运,由上而下的平缓地势使得宁夏地区自古代起就水运昌盛。 此外自然落差造就的丰富水电资源以及自古以来黄河两岸的渔业发展,都显示了黄河对于宁夏平原发展的深刻影响。 正是在这条母亲河的惠泽之下,宁夏也越来越富饶,越来越适宜人居,成为了全国最具发展潜力的城市之一。 (图片来源网络) 3、宁夏也有一道流落民间的“宫廷美食” 中宁蒿子面作为宁夏美食,有史料记载已经有近四百年的悠久历史了。宋代曾巩在其《隆平集·西夏传》中这样记载:“其民春食鼓子蔓、碱蓬子;夏食苁蓉苗、小芜(荑);秋食地黄叶、登厢草;冬则蓄沙葱、野韭、拒霜、灰条子、白蒿、碱松子以为岁计。” 由此可见,蒿籽大约在宋代和西夏时代就已作为“食品添加剂”进入了人们的生活。 (图片来源网络) 为什么说蒿子面是流落民间的宫廷美食呢?原来它最早是由朱元璋之子朱旃在宁夏韦州为藩王时带入宁夏的。洪武二十六年,朱元璋之子朱旃就藩宁夏,他手下的部分亲邻也追随至此,很多军士定居于中宁县恩和镇一带,而在迁移来的人中有几位是宫廷退役的御厨,他们将蒿子面的制作工艺传授给当地人。 自此,这一美食便在当地流传发展下来,成为了本地餐桌上的一道美味佳肴。 这道“宫廷美食”还荣获过金牌小吃称号 4、宁夏境内竟有一段“八达岭”长城,它在哪? 宁夏自古以来就是祖国北部边防前线,素有“关中屏障,河陇咽喉”之称。作为中国的长城博物馆,在其境内几乎可以找到各朝各代、技术风格迥异的长城遗迹。 (图片来源网络) 青铜峡市境内的北岔口长城,位于青铜峡市以西约40公里处的贺兰山南麓的营子山,呈南北走向,西临内蒙古自治区,南起广武乡芦沟湖,北至邵刚乡磨石口,全长40.6公里,长城随山势走向而修筑,蜿蜒起伏,气势磅礴、雄伟壮观,俗称“宁夏八达岭”。 蜿蜒的长城延伸在半沙漠、半戈壁的土地上,一路相伴的有苍耳、壁虎、坟墓。黄土长城,无尽的魅力,无法用文字尽述。虽然长时间徒步使得看到长城有些麻木,但是每当停下来,对着黄土城墙凝视注目,历史的厚重感又油然而生。 一路蜿蜒而上的明代长城 更多相关内容 ?远山:我的故乡在六盘,松涛声声响九天! ?巍巍六盘:你有一封情书请查收~ ?我知道有一种品质生活,不用多动一下手指~ -版权声明- ■内容来源:整合自“宁夏旅游吃货”,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赞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