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央视朝闻天下播出,在墨西哥召开的国际灌排委执行理事会上,宁夏引黄古灌区被正式授予世界灌溉工程遗产。至此,宁夏第一个世界遗产诞生了。 ? 何为“世界灌溉工程遗产”? 世界灌溉工程遗产与世界文化遗产、世界自然遗产、世界文化景观、世界农业遗产、国际湿地遗产并称为世界遗产,属于世界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在概念上等同于世界文化遗产。 世界灌溉工程遗产是国际灌溉排水委员会(ICID)从年开始评选的世界遗产项目,旨在更好地保护和利用在用的古代灌溉工程,挖掘和宣传灌溉工程发展史及其对世界文明进程的影响,学习古人可持续性灌溉的智慧、保护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世界灌溉工程遗产是国际灌溉排水委员会于年成立,旨在鼓励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促进水利遗产保护,拥有个成员国。首批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共17处,世界灌溉工程遗产都是古代水利工程可持续利用的典范。 黄河自黑山峡小观音进入宁夏,过境公里后,再由石嘴山三道坎出境,其间冲淤形成了宁夏平原。以青铜峡为界,青铜峡以上被称作卫宁平原,青铜峡以下就是银川平原。 宁夏引黄河水灌溉的历史要追溯到秦汉时期,宁夏灌区由此成为我国最古老的大型灌区之一,距今已经有多年的历史。随着朝代的兴衰更替,灌区的发展盛进衰退,由小变大。据《史记》、《汉书》等记载,从秦代大将蒙恬开疆、军民屯垦,到汉代已经有了秦渠、汉渠、唐徕渠、汉延渠等古渠的雏形。 随着岁月的变迁和自然的演变,现存古渠有的冲毁淤废,有的重修合并后更换了名称,有的至今仍然在发挥作用。在引黄灌区的演进过程中,曾经出现过一批如郭璜、刁雍、郭守敬等治水人物。 与此同时,汉代的激河浚渠、北魏的灌溉制度、西夏的卷埽技术、元代的控水闸堰、明代的石闸水则、清代的封表轮灌等技术也一直沿用至今。引黄古灌区的形成提升了区域人口与经济承载力,实现了经济、社会和生态等效益的最大化,保障了区域可持续发展。 新中国成立以后,灌区的规模迅速发展。从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旧渠系进行了大规模扩建改造,新开第一、二农场渠,西干渠,东干渠等干支渠。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区重点对渠道进行加固和更新改造,实施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等工程,信息化与灌排系统日益完善,供水保证率大幅提高。到目前,我区引黄古灌溉区有干渠25条,长公里,控制灌溉面积万亩。 自治区政府将宁夏引黄古灌区申报世界灌溉工程遗产,不仅可以全面提升我区水文化特色旅游资源品味,促进并带动全域旅游及相关产业实现跨越发展;同时还可以增强全区回汉各族群众对水利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引黄古灌区,“塞上新天府”。世界遗产不仅是理念的传播和接受,更是观念的更新和提升。而申遗不是最终目的,传承、保护和开发才是最终目的。申遗的过程,是展示宁夏形象和宣传推广的良机,申遗的成功也有利于我区引黄古灌区走向大众,走向全国,走向国际! 宁夏引黄古灌区 历史留给宁夏平原最为厚重的遗产 生生不息的渠水与我们朝夕相处 从古至今诗意流淌 早已融入我们的血脉中 就让这歌声抒发 我们的豪迈情怀 表达我们对母亲河的 感恩之情 宁夏引黄古灌区主题歌曲 黄河水望不断 宁夏川万古远 叠翠六盘风云贺兰 鸽山听泉声古岩画斑斓 雪落无言沧桑未变 山河故人又相见 八宝茶香问乡愁 滩羊如雪知冷暖 一幅画卷铺锦绣 丝路如虹四海牵 黄河水望不断 汇千流一转弯 秦风汉雨月缺月圆 大河慈母爱引水利山川 千秋甘露灌溉心田 纵横相连共绵延 枸杞红来稻香甜 风调雨顺天下安 人水亲来天地合 塞上江南情无限 大河滔滔千回又百转 大河浩浩一去到天边 唱一声黄河日夜流万代 赞一声黄河天地在人间 古往今来好诗篇 逐梦长河向永远 杨洪基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歌剧团男中音歌唱家,中国音乐家协会理事,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演员。曾荣获“全国戏剧梅花奖”、“文华大奖”、“第四届中国金唱片奖”及“中国音乐电视金奖”,为《三国演义》等几十部影视作品录制了主题曲,深受观众喜爱。 曹芙嘉火箭军政治工作部文工团青年歌唱家,曾荣获文化部第九届全国声乐大赛“文华奖金奖”,CCTV—MTV音乐盛典“内地最受欢迎潜力歌手”,CCTV第12、13届全国青年歌手大奖赛两届银奖。代表作有《美丽》《岁月家书》《爱情的味道》《绝不负约》《一个人的旅行》《美丽中国梦》等。 更多相关内容 ?对,我是宁夏人! ?银川人,最普通的一天从这里开始! ?高清互动机顶盒升级!遇到不懂的问题就看这里! -版权声明- ■音乐:版权归词曲演唱者; ■照片:部分来自摄影师李鹏,部分来源网络; ■文字内容:整合自“古峡涛声”,“直播60分”等。版权及解释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赞赏 |